字好书
采桑子

《采桑子》

时间: 2025-05-07 23:34:06

诗句

人间谁是消魂者,昨日鸾琴。

今日霜砧。

三日离愁海样深。

郁金香冷知何处,怅望春阴。

领略秋心。

绿蜡前头泪不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4:06

原文展示:

采桑子
作者:周之琦〔清代〕

人间谁是消魂者,
昨日鸾琴。
今日霜砧。
三日离愁海样深。
郁金香冷知何处,
怅望春阴。
领略秋心。
绿蜡前头泪不禁。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人世间,谁才是心灵失落的人呢?
昨天的鸾琴声依旧在耳边回响,
而今天却只听到霜砧的声音。
三天的离愁就像大海一样深沉。
郁金香凋零,不知飘落在哪里,
只能默默地凝望着春天的阴影。
感受着秋天的心情,
眼泪在绿蜡前止不住地流下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消魂者:指心灵失落、伤感的人。
  • 鸾琴:古代的一种乐器,象征美好的音乐和往日的快乐。
  • 霜砧:指寒冷的环境,砧是指砧板,这里暗喻日常生活的艰辛。
  • 郁金香:一种花,象征美丽但也有凋零之意。
  • 春阴:指春天阴沉的天气,可能寓意着心情的阴郁。
  • 绿蜡:古代用来制作蜡烛的材料,这里也暗示灯光的微弱和孤独感。

典故解析:

  • “鸾琴”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美好的音乐和过往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比,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失落感。
  • “离愁”常用于描绘离别时的愁苦,三日之深也反映了这种情感的积累与沉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之琦,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有一定的文学成就。其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多变,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在清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过往的追忆。此诗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采桑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周之琦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把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示了对往昔的回忆及对现状的无奈。开篇“人间谁是消魂者”,直接引入主题,设问的方式使得情感更为真挚,读者不禁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过类似的心情。

“昨日鸾琴,今日霜砧”,形成强烈的对比,昨日的美好与今日的寒冷之间的反差,充分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接下来的“三日离愁海样深”,则通过“海”这个意象,强调了离愁的深重与无尽,令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压迫感。

“郁金香冷知何处,怅望春阴”,通过花的意象,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失落,春阴的描绘则加强了这种孤寂与惆怅的气氛。最后一句“绿蜡前头泪不禁”,情感达到高潮,眼泪的流淌是对一切失去的无法自已,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个人的感悟,也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间谁是消魂者:开头设问,引出主题,表达对人生苦楚的思考。
  2. 昨日鸾琴: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鸾琴声象征快乐与和谐。
  3. 今日霜砧:对比现实的冷清与艰辛,暗示生活的无情。
  4. 三日离愁海样深:离愁的深重,形象化为大海,突出情感的广阔与深邃。
  5. 郁金香冷知何处:孤独的花朵,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与无处归依。
  6. 怅望春阴:对春天的向往与失落,春阴的景象更添哀伤。
  7. 领略秋心:感受秋天的情感,暗示时光的流逝与无情。
  8. 绿蜡前头泪不禁:眼泪的流失,象征无法抑制的哀伤与怀念。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昨日”和“今日”的对比,增强情感的对比效果。
  • 意象:使用“鸾琴”、“霜砧”、“郁金香”等意象,传递复杂情感。
  • 设问:开头的设问方式,增加了思考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往昔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可奈何,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鸾琴:象征美好的音乐,代表快乐的过去。
  • 霜砧:代表艰辛与冷清,暗示现实生活的无情。
  • 郁金香:象征美丽而短暂的事物,传达对消逝的惋惜。
  • 春阴:象征失去的希望与惆怅的情感。
  • 绿蜡:象征孤独与无助,眼泪的流淌更是情感的宣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消魂者”指的是: A. 幸福的人
    B. 心灵失落的人
    C. 忧愁的人
    D. 忘却的人

  2. 诗中“昨日鸾琴”主要象征: A. 过去的快乐
    B. 现实的困境
    C. 未来的希望
    D. 友谊的珍贵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伤
    C. 愤怒
    D. 满足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周之琦的《采桑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情感的失落,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细腻的个人情感,而周之琦则通过更为广阔的意象反映社会的无情与个人的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与人生哲学》

相关查询

鹧鸪天 鹧鸪天 成都北校场访达云,自武汉别后七月起 鹧鸪天 其四 鹧鸪天四首 其三 鹧鸪天 丙午沪滨除夜 鹧鸪天 其二 乙巳除夕 鹧鸪天 鹧鸪天·别得东皇造化恩 鹧鸪天 其一 和叶小鸾梦中作 鹧鸪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狗彘之行 薰风解愠 白字旁的字 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撇旁的字 沐开头的成语 卖儥 枝节横生 包含器的成语 昂然而入 糸字旁的字 视如草芥 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优笑 皇亲国戚 一时半霎 士字旁的字 井捽 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