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0:04
《蓦山溪 与内子同至西湖诂经精舍作》
作者:俞樾
琴书跌宕,老作西湖长。
精舍对南屏,好览遍云山苍茫。
年年浪迹,未辨钓鱼船,
湖楼上,秋容爽,聊寄烟波想。
烟波淡荡,容得闲鸥两。
入道是刘樊,愧草草未离尘网。
旧游如梦,过眼不须提,
摇双桨,同游赏,粗不浮生枉。
这首诗描绘了与内子一起游西湖的情景。琴声和书声交织,老了的我依然常在西湖徘徊。精舍正对南屏,便可远眺云山的苍茫。年年游荡在湖上,已分辨不出钓鱼的船只。湖楼之上,秋色宜人,我便寄情于这烟波之上。烟波轻荡,恰好容得两只悠闲的鸥鸟。踏入道理是刘樊,然而我惭愧于草草的生活未能摆脱尘世的羁绊。旧日的游玩如同梦境,眼前一闪即逝,不必再提。划着双桨,与你共游赏,实在无奈浮生一场。
作者介绍:俞樾(1821-1907),字秋圃,号涧水,清代书法家、诗人,精通经学与文学。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诗人可能在西湖游玩时,与内子一同前往精舍,感受到自然之美与人生态度的交织,因而写下此诗。
《蓦山溪》通过清新的笔触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西湖风景的热爱与人生哲学的反思。开篇以“琴书跌宕”引入,渲染出一种文人雅士的气氛,接着描绘了西湖的壮丽景色,尤其是“精舍对南屏”的意象,既有地理位置的描写,又有心境的表达。诗中反复提到的“烟波”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恬淡心境的象征。随着诗歌的推进,作者对人生的思考逐渐加深,隐约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人心的惆怅。整首诗在自然与人生的交织中,展现出一种淡然自处的态度,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将人生态度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然自处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精舍”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可以用哪个词形容?
“烟波淡荡”中的“烟波”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