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3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34:40
采桑子
作者:王策
梨花羞作多情态,粉月帘栊。
一色濛濛。费尽东风染不红。
个人恰与花相似,笑里颦中。
阁后屏东。一片真情冷处浓。
梨花似乎害羞,展现出多情的姿态,粉色的月光透过帘子洒在房间里。
一片迷蒙的景象。东风费尽心思却无法将它染红。
我个人正好和这花相似,笑中带着愁苦。
在阁楼后面的屏风旁,真情却是在冷清的地方浓厚。
作者介绍:
王策,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词以情感细腻著称,尤擅长描写爱情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采桑子》创作于清代,背景复杂。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交织,使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更加深刻,诗中展现的孤独与内心冲突,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情感共鸣。
《采桑子》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的开头以梨花的娇羞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多情的氛围。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逐渐揭示出一种无奈的情感状态。尽管春风拂面,东风也寄托着希望,但梨花却无法被染红,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对爱情的无助和渴望的象征。
诗中“个人恰与花相似,笑里颦中”,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外表的笑容掩盖不住内心的愁苦。这样的情感对比,增加了诗的层次感和深度。最后一句“阁后屏东,一片真情冷处浓”,则是对情感的一个总结,虽身处冷清之地,真情却愈加深厚,似乎在暗示着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对比,引发读者对爱情、孤独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内心感受的交织,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展现了深厚而复杂的情感状态,反映出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面对现实的困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采桑子》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费尽东风染不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梨花”象征着什么?
答案:1.C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王策的作品及清代诗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