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35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
(孟浩然 〔唐代〕)
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
停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
吾师住其下,禅坐证无生。
结庐就嵌窟,剪苕通往行。
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
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
西山上有许多奇特的景象,亭亭玉立地倚靠在前面的廊柱上。中午时分,阳光照射在山色中,色彩斑斓;傍晚的夕阳更加明亮。我师父就住在这山下,静坐禅修,体悟无生的境界。他在山中开辟了庐舍,修建了小道,便于行人通行。与樵夫谈论空灵的道理,向山中的精灵传授佛法。天色已晚,我才告别师父,回到田园,归向冶城。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写于孟浩然与明禅师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他对禅宗思想的认同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禅宗思想的诗作,体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山的奇特景象,并通过与禅师的交流,表达了对“无生”境界的向往。诗中“停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描绘了中午和傍晚的自然景色,浓烈的色彩与光影变化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而“吾师住其下,禅坐证无生”则将自然景色与佛教哲理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禅理的理解和认同。最后的“田园归冶城”一句,既是一种回归现实生活的暗示,也表现了对自然的留恋与依恋。整首诗在意境上清新脱俗,情感上真挚自然,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诗中提到的“西山”主要表现了什么意象?
诗中“吾师住其下”指的是谁?
诗的最后一句“田园归冶城”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