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

时间: 2025-07-27 21:43:17

诗句

摇艇候明发,花源弄晚春。

在山怀绮季,临汉忆荀陈。

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

坐歌空有待,行乐恨无邻。

日晚兰亭北,烟开曲水滨。

浴蚕逢姹女,采艾值幽人。

石壁堪题序,沙场好解绅。

群公望不至,虚掷此芳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43:17

原文展示:

摇艇候明发,花源弄晚春。
在山怀绮季,临汉忆荀陈。
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
坐歌空有待,行乐恨无邻。
日晚兰亭北,烟开曲水滨。
浴蚕逢姹女,采艾值幽人。
石壁堪题序,沙场好解绅。
群公望不至,虚掷此芳晨。

白话文翻译:

我在水边摇船等待清晨出发,花间的溪水在晚春时节轻轻荡漾。
在山中怀念美好的时光,临近汉水时思念荀子和陈蕃。
三月上巳节我约了好友,举杯畅饮正逢十天的佳期。
坐在这里唱歌却无人与我共赏,尽情欢乐却又感到孤独无邻。
傍晚时分在兰亭北,烟雾缭绕曲水边。
洗蚕时遇见美丽的少女,采艾草时恰逢隐士。
石壁上适合题写序文,沙场上也好解开绅士的情怀。
众朋友都没能如约而至,虚度了这美好的春晨。

注释:

  • 摇艇:摇动小船,指在水上漂流。
  • 明发:晨光初照,准备出发。
  • 花源:花间的水源。
  • 绮季:美好的季节。
  • 上巳:指农历三月上巳节,古人习惯在这一天游春。
  • 浮杯:举杯畅饮。
  • :兴致。
  • 空有待:只是空有想要等候的人。
  • 行乐:享受乐趣。
  • 恨无邻:感到孤独,缺少朋友相伴。

典故解析:

  • 兰亭:兰亭即兰亭集序的兰亭,王羲之在此举办的雅集,代表了高雅的文人聚会。
  • 姹女:指的是美丽的女子,常与春天、青春的美好相联系。
  • 荀、陈:指荀子和陈蕃,都是古代著名的士人,表示对志同道合者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常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上巳节,孟浩然与朋友约定在山水之间游玩,然而朋友未能如约而至,诗人虽处于美景之中,却感到孤独与惆怅,表达了对友谊的期待与失落。

诗歌鉴赏: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是孟浩然在春日约友游玩未果后所作,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首联通过“摇艇候明发”与“花源弄晚春”的对比,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惬意。接着,诗人回忆起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勾勒出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五六句则描绘了兰亭的景色,烟雾缭绕,意境悠远,令人神往。然而,最后两句则转为失落,强调了每个人的孤独感,尤其在春日的美好之中,缺少朋友的陪伴显得格外突兀。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与人际关系的孤独感,深刻而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摇艇候明发:诗人轻摇小船,在晨光下等待出发,表现出一种闲适的心态。
  2. 花源弄晚春:在花间的溪水中嬉戏,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活力。
  3. 在山怀绮季:在山中思念美好的季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4. 临汉忆荀陈:靠近汉水时怀念古代的贤人荀子和陈蕃,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
  5. 上巳期三月:提及上巳节,表明时节与约定的背景。
  6. 浮杯兴十旬:举杯畅饮,正是欢庆的时刻,兴致高昂。
  7. 坐歌空有待:坐着唱歌却无人共赏,表达了孤独感。
  8. 行乐恨无邻:享乐却感到无邻,强调了缺乏朋友的失落感。
  9. 日晚兰亭北:描述傍晚的兰亭,增加了时空的深度。
  10. 烟开曲水滨:烟雾缭绕在曲水旁,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
  11. 浴蚕逢姹女:洗蚕时遇到美丽的女子,隐喻美好事物的偶然邂逅。
  12. 采艾值幽人:采艾草时遇到隐士,进一步强调人与自然的交融。
  13. 石壁堪题序:石壁适合题写序文,表现出诗人对文学的热爱。
  14. 沙场好解绅:战场上也能解开士人的情怀,暗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15. 群公望不至:众朋友未能如约而至,愈发显得孤独。
  16. 虚掷此芳晨:在美好的晨光中虚度光阴,表达了对友谊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坐歌空有待,行乐恨无邻”,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友谊结合,展现深刻的情感。
  • 排比:如“浴蚕逢姹女,采艾值幽人”,通过排比增强了诗意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与人际关系的孤独感,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与流动,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闲适。
  • :象征春天的美好与青春的活力。
  • 兰亭:象征高雅的文人聚会,代表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蚕与姹女:象征美好与偶然的邂逅,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中秋节
    • B. 上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2. “浴蚕逢姹女”中的“姹女”指的是?

    • A. 美丽的女子
    • B. 仙女
    • C. 诗人自己
    • D. 妻子
  3. 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愉
    • B. 失落
    • C. 愤怒
    • D. 忧伤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兰亭集序》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但侧重点在于家庭与兄弟情。
  • 《兰亭集序》:强调友人聚会的快乐与时光的流逝,与孟浩然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孟浩然诗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秋兰香 新荷叶 临江仙 丑奴儿(咏梅) 水调歌头(和赵用锡) 水调歌头(和吴允成游灵洞韵) 送韩子师侍郎序 桂枝香(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 青玉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须臾之间 用字旁的字 缺课 伐木 魚字旁的字 他山之攻 玄字旁的字 布干 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旦旦信誓 抱关击柝 建之底的字 己字旁的字 华颠 进册 经营惨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