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三台令

《三台令》

时间: 2025-05-01 03:55:54

诗句

休矣。

休矣。

时世不消说起。

醉生梦死风光。

谁省湘亡路亡。

亡路。

亡路。

丘墓安排何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5:54

原文展示:

休矣。休矣。时世不消说起。醉生梦死风光。谁省湘亡路亡。亡路。亡路。丘墓安排何处。

白话文翻译:

停下吧,停下吧。这个时代已不值得再提及。沉醉于生死之间,享受那虚幻的风光。谁来想想湘水的悲哀,走上了亡国之路。亡路啊,亡路。那墓地该安排在哪里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休矣:停下、停止的意思。
  • 时世:指当时的社会和时代。
  • 醉生梦死:形容人沉迷于享乐,不思进取。
  • 湘亡路亡:指湘水地区的亡国之路,暗指历史上的悲剧。
  • 丘墓:指坟墓,象征死后归宿。

典故解析

  • 湘亡:历史上指的是楚国的灭亡,湘水是楚国的代表性地理标志。这里用以象征故国的衰亡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宁调元,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词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慨而著称,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与历史反思。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晚期,时代动荡,社会变革加剧,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社会的无奈与对历史的深思,反映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三台令》通过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反复的“休矣”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仿佛在呼唤人们停下脚步,反思自己的生活。接着提到“醉生梦死”,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对人们沉迷享乐、忽视现实的批判。

“谁省湘亡路亡”,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悲剧,诗人用湘水的亡路象征了故国的破灭与个人的迷茫,展示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最后的“丘墓安排何处”,更是引人深思,暗示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生命归宿的困惑。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与对历史的反思,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普遍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休矣。休矣。:反复的呼唤,表达了对现实的厌倦与无奈。
  • 时世不消说起。:指出当前的社会状态已不值得提及,暗含对社会的失望。
  • 醉生梦死风光。:描绘人们沉迷于虚幻的生活,远离真实。
  • 谁省湘亡路亡。:质问谁来意识到历史的悲剧,带有强烈的自省和怀旧情绪。
  • 亡路。亡路。:重复强调,突显出无路可走的绝望。
  • 丘墓安排何处。:象征生命的终结与归宿,带来深深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反复:多次使用“休矣”和“亡路”,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醉生梦死”与“湘亡路亡”,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象征:湘水、丘墓等意象,承载了历史与生命的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水:象征故国,带有浓厚的历史感与乡愁。
  • 丘墓:代表死亡与归宿,反映生命的最终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休矣”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无奈 C. 愤怒
  2. “湘亡路亡”中的“湘”指的是? A. 一条河流 B. 一个国家 C. 一个地区
  3. 诗中提到的“丘墓”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生命的终结 C. 历史的悲剧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宁调元的《三台令》更加沉重,前者强调享乐与豪情,而后者则注重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次韵海棠 题义约 过湖 湖上八首 其八 早春山中 其一 约黄成之观琼花予不及从以诗代简 立春前一日雪 立春谢司法有诗次韵 和放翁社日四首·社酒 元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缺一不可 雪肌 狼奔兔脱 以柔克刚 蹄闲三寻 工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朝结尾的成语 游居有常 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无坐力炮 虎毒不食儿 舌字旁的字 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白字旁的字 包含戏的词语有哪些 陈病 矢字旁的字 秉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