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吉老知命同游青原二首

《次韵吉老知命同游青原二首》

时间: 2025-05-02 10:03:40

诗句

至人来有会,吾道本无家。

阅世鱼行水,遗书鸟印沙。

斋孟香佛饭,法席雨天花。

时有清谈胜,还同叹永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3:40

次韵吉老知命同游青原二首

原文展示:

至人来有会,吾道本无家。
阅世鱼行水,遗书鸟印沙。
斋孟香佛饭,法席雨天花。
时有清谈胜,还同叹永嘉。


白话文翻译:

至高的人相聚在一起,我的道理本来没有固定的家。
看尽世事如同鱼儿在水中游动,留下的书信如同鸟儿在沙滩上留下的印迹。
斋戒时吃的是孟子的香饭,法席上盛开的花在雨天显得格外清新。
偶尔有清谈胜过一切,大家还一起感叹永嘉的诗句。


注释:

  • 至人:指的是高明的人,通常指道德高尚或智慧卓越的贤人。
  • 吾道本无家:我所追求的道理并没有固定的归宿,强调对自由和无拘束的向往。
  • 阅世:经历世事。
  • 鱼行水:比喻人在世间的生存状态,如鱼在水中自如游动。
  • 遗书:留下的书信或文献。
  • 法席:指讲道或举办法会的场所。
  • 永嘉:指的是唐代诗人永嘉(王维)的诗,可以代表一种高雅的文化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工于诗词,尤以豪放清新著称。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与朋友吉老知命一同游青原山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以及与友人相聚的愉悦心情。诗中融入了对道理的探讨和对世事的感悟,体现了作者对自由和无拘束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次韵吉老知命同游青原二首》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中作者通过对“至人”的引入,展现了高尚人格的追求,强调了道理的无家可归。这种思想反映了道教和佛教的影响,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诗的开头便直入主题,作者认为真正的高人之间的相聚是难得的,彼此之间的道理并不依赖于具体的地点,而是一种精神的交流。接着,诗人以“阅世鱼行水”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流动,暗示人们在世间的生命状态是如鱼在水中,自由而又局限。

“斋孟香佛饭”一语,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共餐时的宁静与仪式感,令人联想到一种禅意的生活方式。最后一联“时有清谈胜,还同叹永嘉”,则是对清谈的赞美,以及对永嘉诗句的共同感叹,反映了诗人与友人间思想的共鸣与欣赏。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哲理的深度,又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展示了黄庭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至人来有会:引入高人相聚,强调人际关系的珍贵。
  2. 吾道本无家:表达对道理的追求不受世俗拘束。
  3. 阅世鱼行水:形象化的人生体验,表达人生如水流般无常。
  4. 遗书鸟印沙:比喻留存的文化印记,强调生命的痕迹。
  5. 斋孟香佛饭: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生活场景。
  6. 法席雨天花:法席上的花在雨天中显得愈加清新,寓意美好生活。
  7. 时有清谈胜:清谈胜过一切,表明心灵交流的价值。
  8. 还同叹永嘉:对永嘉诗句的共鸣,增强了诗人的文化自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鱼行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状态。
  • 对仗:如“法席雨天花”,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使用“遗书”和“印沙”象征文化的传承与人类的足迹。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尚人格和精神交流的追求,展现了在自然中与友人相聚的恬静与哲思,呼应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强调了人生的自由与无拘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至人:象征智慧与道德的高尚。
  • :象征自由与生存状态。
  • 鸟印沙:象征文化的痕迹与传承。
  • :象征清净与修身养性。
  • 雨天花:象征生命中的清新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至人”在诗中指的是: A. 普通人
    B. 高尚的人
    C. 书法家
    D. 诗人

  2. “吾道本无家”表达了什么思想?
    A. 追求名利
    B. 对道理的思考无固定
    C. 对家庭的热爱
    D. 归属感

  3. “遗书鸟印沙”中的“鸟”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文化的传承
    C. 自由的追求
    D. 亲情的温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与人生哲理。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山水自然的宁静与哲思。

诗词对比:

在题材上,黄庭坚与王维的作品都关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但黄庭坚的诗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而王维则偏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多样性和深邃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黄庭坚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采桑子 题看云觅句图 采桑子 其二 闰中秋即事 采桑子 其二 牛车上 采桑子·樱桃谢了梨花发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 其一 知几 采桑子·反愁 采桑子 题潘晓庵斗酒百篇小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移船就泊 豸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一柱难支 撒极 屮字旁的字 窃啮斗暴 沸结尾的成语 凛凛不可犯 唱酬 怀刑自爱 金字旁的字 衰废 唯心主义 斗方名士 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