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2:09
绿橘生西山,得自髯翁家。
云此接活根,是岁当著花。
俛仰乃十霜,垂蠹纷相遮。
芳意竟寂莫,枯枝谩槎牙。
风土谅非宜,翁言岂予夸。
会令返故山,高深谢污邪。
石液滋旧根,山英擢新葩。
黄团挂霜实,大如崆峒瓜。
当有四老人,来驻七香车。
绿橘树生长在西山,来源于一位胡须苍白的老翁家。
听说这里的树根深扎土中,今年应该会开花。
但我俯仰之间已过了十个霜降,虫蛀的枝叶纷纷遮挡。
芳香的意境却显得极为寂寞,枯枝上只是徒然露出牙齿般的无奈。
这里的风土显然不适合,老翁的话岂是夸大其词。
终究会让我回到故乡,远离那些污秽的邪气。
石液滋润着旧根,山中英俊的花朵悄然绽放。
黄团果实挂满霜,个头如同崆峒山的瓜果一般。
应该会有四位老人,驾着七香车前来驻足。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君复,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及书法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作多描绘乡土风情,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两木》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故乡自然环境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通过描写绿橘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两木》以绿橘的生长为线索,描绘了自然环境与人的深厚联系。诗中开头以“绿橘生西山”引出主题,展示了生命的顽强与希望。作者通过对绿橘的描写,表现出对于生长条件的思考,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揭示了自然中的艰辛与美好,生动地表现出人们在追求理想生活过程中的无奈与期待。
诗中“俛仰乃十霜”一句,形象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暗示着在漫长的人生中,生长与枯萎、希望与失落交织在一起。而“芳意竟寂莫,枯枝谩槎牙”则进一步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孤独,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同时,作者也提到风土的不宜,反映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与思考。
整首诗借用绿橘的生长过程,蕴含了作者对生命、对理想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哲理思考与情感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绿橘生长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厚关系,同时反映了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中“绿橘生西山”主要表达什么意象?
A. 生机与希望
B. 失落与孤独
C. 时间的流逝
D. 人际关系
“俛仰乃十霜”中的“十霜”意指什么?
A. 十个春天
B. 十个秋天
C. 十个霜降
D. 十个冬天
诗中提到的“髯翁”指的是:
A. 一位年轻人
B. 一位老者
C. 一位诗人
D. 一位商人
将范成大的《两木》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范成大通过具体的植物生长描写,体现出生命的顽强;而陶渊明则通过桃花源的理想化描绘,展现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两者虽然风格不同,但都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与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