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0:14
诗词名称: 晓起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黠鼠缘铃索,饥鸦啄井栏。
不眠秋漏近,多病晓屏寒。
咄咄渠何怪,休休我自阑。
牙门朝日上,箫鼓报平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情景:狡猾的老鼠沿着铃索爬行,饥饿的乌鸦在啄食井栏。夜深人静,我无法入睡,感到秋天的漏水声越来越近,病痛让我在清晨的屏风前感到寒冷。唉,这些事有什么可怪的呢?我只好在这里自我安慰。早晨的阳光洒在牙门上,箫声和鼓声传来,显得格外平安。
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意象的组合,表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琐事的细腻观察与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君容,号石湖,江苏常熟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创作背景:
《晓起》作于诗人清晨醒来之际,描绘了他在秋天早晨的感受,反映了他在多病之身下的孤独与思考。背景可能与诗人当时的生活环境有关,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诗歌鉴赏:
《晓起》是一首描绘清晨静谧与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晨的景象和个人的感受,表达了一种孤独而又平静的心境。诗的开头以“黠鼠缘铃索,饥鸦啄井栏”引出,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生存的艰难。狡猾的老鼠和饥饿的乌鸦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接着,诗人转向自我,反映了内心的挣扎与思考。“不眠秋漏近,多病晓屏寒”表达了诗人因病痛而无法入眠的困扰,秋天的气息让人感到寒冷和忧伤。这种深沉的孤独感在“咄咄渠何怪,休休我自阑”中得到升华,诗人似乎在自我调侃,试图找到内心的安慰。
最后两句“牙门朝日上,箫鼓报平安”则给人一种温暖的转折,早晨的阳光和乐器的声响象征着新的希望与生活的延续。整体来看,这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安宁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孤独、病痛中的思考与自我安慰,反映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渴望平安的心情。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黠鼠”指的是:
A. 聪明的老鼠
B. 懒惰的老鼠
C. 生病的老鼠
D. 饿的老鼠
诗中“牙门朝日”象征着:
A. 绝望
B. 希望与新生
C. 失落
D. 黑暗
“多病晓屏寒”表达了诗人的:
A. 高兴
B. 无奈与孤独
C. 兴奋
D. 平静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