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5:23
原文展示:
顺流下沅江,溯流上沣浦。
水深兰芷寒,漂摇惮风雨。
采采不盈掬,何由寄远渚。
洞庭浮天白,遐瞩莽吴楚。
有怀独晤叹,橹声与人语。
暮夜即维舟,苍茫定何许?
白话文翻译:
顺着沅江的水流下行,逆着水流上去沣浦。
水深处兰草与芷草都显得寒冷,漂荡在水面上让我害怕风雨。
采摘的兰芷草不够装满手掌,怎能寄托到远方的沙洲?
洞庭湖的水面浮现着白色的天,远望则是广袤的吴楚之地。
独自怀着思绪叹息,桨声伴随着人声交谈。
在傍晚的夜晚我已维舟而行,苍茫的大地将我引向何方?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希文,号石湖,江苏苏州人。宋代著名诗人,以田园诗和咏物诗闻名,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风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其游历之际,描写了作者在水上行舟时的感受,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涵盖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沣阳江》是一首表达自然与人情交融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顺流与溯流的情景,展现了他在水上的行舟体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水深兰芷寒”一句,表达了水域的清凉和幽深,兰芷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雅与孤寂。对于“漂摇惮风雨”的描写,体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采采不盈掬,何由寄远渚”中,诗人以兰芷的不足映射自己的情感寄托,暗含着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此外,诗中提到的“洞庭浮天白”展现了开阔的视野,营造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氛围。在“有怀独晤叹”中,诗人感受到孤独,桨声与人语交织,令人感到人情的温暖与生活的无常。
整首诗在意境上兼具了菩提与沉思,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宋代诗歌的清新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壮美与人生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和自然哲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人顺流下行的河流是什么?
“漂摇惮风雨”中“惮”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洞庭”象征着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沣阳江》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而后者则强调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