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1:36
温甫读书城南寄示二首
作者: 曾国藩 〔清代〕
十年长隐南山雾,
今日始为出蛐云。
事业真如移马磨,
羽毛何得避鸡群。
求珠采玉从吾好,
秋菊春兰各自芬。
嗟我蹉跎无一用,
尘埃车马日纷纷。
十年长时间隐居在南山的雾霭之中,
今天才开始走出那片云雾。
事业的进展真像是磨移马的过程,
羽毛怎么能够避开鸡群呢?
求珠采玉都是我所喜欢的,
秋天的菊花和春天的兰花各自芬芳。
可叹我这十年的蹉跎岁月毫无用处,
尘埃车马日复一日地纷纷而来。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人,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立下赫赫战功,并主张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曾国藩的诗词多反映其个人修养、家国情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曾国藩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在长时间的隐居中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表达了对事业进展的感慨,以及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
这首诗表达了曾国藩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开头两句描绘了他十年隐居的状态,隐喻人生如同云雾般朦胧,难以看清方向。接着,他将事业比作“移马磨”,显示出他对事业艰难的真实感受,仿佛在说,人生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磨砺与坚持。诗中提到的“羽毛”与“鸡群”,则反映出他对自由与世俗之间矛盾的思考。最后,曾国藩对自己这十年的“蹉跎”表示惋惜,感叹世事如尘埃,纷扰而来,难以把握。这种对时间的无奈和对事业的渴望,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曾国藩的“移马磨”主要比喻什么?
a) 事业的艰难
b) 自然的变化
c) 生活的安逸
“羽毛何得避鸡群”中,羽毛象征什么?
a) 自由与理想
b) 富贵与荣华
c) 时间与岁月
诗中提到的“蹉跎”指的是什么?
a) 事业的成功
b) 虚度的时光
c) 隐居的快乐
曾国藩《温甫读书城南寄示二首》 vs 李白《将进酒》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但曾国藩更注重内心的沉思与对时光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豪情与对自由的渴望。曾国藩的诗在词句上显得更加沉稳和内敛,而李白的诗则充满了激情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