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0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9:35
早发沔县遇雨
作者: 曾国藩 〔清代〕
此身病起百无忧,
敢为艰难一怨尤。
晓雾忽飞千嶂雨,
西风已作十分秋。
近知地利其堪恃,
早信人谋不自由。
昨日定军山下过,
苍天一望故悠悠。
这身体虽有病痛,却无忧无虑,
敢为艰难而怨恨特别多。
早晨的雾霭突然飞散,千山万岭都在雨中,
西风已经带来了十成的秋意。
近来才知道地理的条件可以依赖,
早已明白人的谋划并不自由。
昨日经过定军山下,
抬头望去,苍天依然显得悠然自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定军山”是指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之间的战役地点,具有历史象征意义。诗中提到此地,暗示历经风雨的历史与个人的感受交织。
作者介绍: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人。清末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曾为湘军创始人,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后来任职多地,是维新派与守旧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词风格多体现出豪情壮志与深沉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早晨出行时突遇雨天,反映了作者在面对自然环境变化时的感慨与思考,体现出对生命的无奈与对历史的深远思索。
《早发沔县遇雨》是曾国藩在行旅途中所作,字句之间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个人感悟。全诗以“此身病起百无忧”开篇,作者直面自身的病痛,却选择不为此而忧虑,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接下来,诗中描绘了早晨的景象,晓雾与雨水相伴,西风送来秋意,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又富有诗意的自然画面。这种景象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作者内心感受的映射,表现出对生命、自然与历史的思考。
“近知地利其堪恃,早信人谋不自由”一句,传达出一种对环境的依赖与对人生无常的认知,反映出作者在经历了历史动荡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最后两句提到“定军山”,以历史渊源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同时也让人思考历史与个人命运的联系。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曾国藩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深刻理解,深入人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自然变化中,作者对生命、历史的思考与感悟。它融合了个人的遭遇与历史的沉淀,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定军山”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 三国演义中的战役
B. 唐朝的安史之乱
C. 明朝的靖难之役
“晓雾忽飞千嶂雨”中,作者描绘的是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晴天
B. 雨天
C. 雪天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C. 对历史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曾国藩的《早发沔县遇雨》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为描写旅途中的感受,但前者更侧重于内心的哲理思考,而后者则更为奔放,展示出对人生的豪迈与激情。曾国藩的诗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沉思,而李白的作品则体现了对瞬间美好的追求与留恋。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