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4:0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09:37
《寇莱公墓》
作者:汪仲洋 〔清代〕
御盖忽上澶州城,
嵩呼动地声雷鸣。
孤注一掷得全采,
莱公手眼原分明。
不尔六飞走楚蜀,
岂待高宗弃雨京。
功高谤速易媒糵,
好刚使气微骄矜。
瘿相何尝是裴度,
文皇早已知魏徵。
建储三言决大计,
宰相进贤不用例。
大节无惭社稷臣,
廷辩翻输雀鼠智。
张咏临歧教读书,
魏野修笺劝避位。
天书但解献朱能,
犊车讵料藏丁谓。
蒸羊远饷拂须儿,
闭门纵博如当时。
蜡泪成堆醒大梦,
犀带束腰知死期。
欲拜华州相公墓,
请读皇祐旌功碑。
突然,御车驶上澶州城,
嵩山的呼喊如雷声震耳。
孤注一掷,终于得到了全局,
莱公的眼光和手腕果然分明。
若不然,六飞怎会逃往楚蜀,
难道要等高宗放弃雨京?
功高之人容易招谤,
刚强之气常常导致骄矜。
瘿相何曾是裴度,
文皇早已识破魏徵。
建储之事三言已决,
宰相进贤不必遵循常例。
大节无愧于社稷臣,
廷辩反而输给了雀鼠的智慧。
张咏在歧路教人读书,
魏野修信劝人避位。
天书只懂得献上朱能,
犊车怎会料到丁谓的深意。
蒸羊远道而来供奉须儿,
闭门酣战如昔日。
蜡泪成堆唤醒了大梦,
犀带束腰知晓死期。
想拜华州相公的墓,
请读皇祐的旌功碑。
汪仲洋,字景山,号惟之,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尤其在政治和历史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他的诗风严谨,内容多涉及历史人物和事件。
本诗创作于清代,寓意深刻,借由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出作者对权力与人性的独特见解。
《寇莱公墓》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与评价,展示了作者对权力、忠诚与智慧的深刻理解。开篇即以“御盖忽上澶州城”引入,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紧迫的氛围,似乎在预示着某种历史事件的发生。随着诗句的展开,作者逐步揭示了莱公的非凡之处,他的“手眼原分明”不仅是对其能力的肯定,更反映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
进一步,诗中提及的“功高谤速易媒糵”道出了权力游戏的残酷,成功者往往伴随着谤言与争议,而“好刚使气微骄矜”则揭示了权力带来的骄傲与傲慢。随着诗意的推进,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逐渐深入,尤其对魏徵与裴度的对比,暗示了智慧与权力的真正意义。
整首诗中,作者通过丰富的典故与历史背景,展现了对人性与政治的深刻思考,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与历史感,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历史的反思与警醒。
整首诗探讨了权力、忠诚与智慧的主题,质疑权力游戏中的谤言与争斗,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揭示了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微妙关系。
《寇莱公墓》中的“御盖”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车盖
B. 一种古老的乐器
C. 诗人的书信
诗中提到的“莱公”指的是谁?
A. 一位历史名人
B. 诗人的朋友
C. 传说中的神仙
诗中“蜡泪成堆”是指什么?
A. 对过去的追忆
B. 书信的内容
C. 饮酒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