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二十八日

《二十八日》

时间: 2025-05-07 22:30:13

诗句

忆昨秋风吹马蹄,瓦关分袂涕交挥。

淮阳春物应如锦,犹在柯山送雁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0:13

原文展示: 忆昨秋风吹马蹄,瓦关分袂涕交挥。淮阳春物应如锦,犹在柯山送雁归。

白话文翻译: 回忆起昨日秋风中马蹄声声,我们在瓦关分别时泪眼相望。淮阳的春天应该如锦绣般美丽,而我依然在柯山送别归雁。

注释:

  • 忆昨:回忆昨天。
  • 秋风:秋天的风。
  • 马蹄:马行走时蹄子发出的声音。
  • 瓦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分别的地方。
  • 分袂:分别,分手。
  • 涕交挥:泪水交流,形容分别时的悲伤。
  • 淮阳:地名,今河南省淮阳县。
  • 春物:春天的景物。
  • 应如锦:应该像锦绣一样美丽。
  • 柯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所在的地方。
  • 送雁归:送别归雁,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诗人,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秋天回忆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春天美景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回忆与友人在秋天分别的情景时所作,通过对秋风、马蹄、泪水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春天美景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秋风、马蹄、泪水等意象,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首句“忆昨秋风吹马蹄”,以秋风和马蹄声为背景,唤起了对昨日分别情景的回忆。次句“瓦关分袂涕交挥”,通过“分袂”和“涕交挥”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了分别时的悲伤情感。后两句“淮阳春物应如锦,犹在柯山送雁归”,则通过对春天美景的向往和对归雁的送别,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 首句“忆昨秋风吹马蹄”,通过秋风和马蹄声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唤起了对昨日分别情景的回忆。
  • 次句“瓦关分袂涕交挥”,通过“分袂”和“涕交挥”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了分别时的悲伤情感。
  • 第三句“淮阳春物应如锦”,通过对春天美景的向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末句“犹在柯山送雁归”,通过对归雁的送别,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淮阳春物应如锦”,将春天的景物比作锦绣,形象生动。
  • 拟人:“送雁归”,将归雁拟人化,赋予了归雁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春天美景的向往。通过对秋风、马蹄、泪水等意象的描绘,以及对春天美景和归雁的送别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凄凉和离别。
  • 马蹄:象征着旅途和分别。
  • 泪水:象征着悲伤和思念。
  • 春物:象征着美好和希望。
  • 归雁: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瓦关”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物品名
  2. 诗中的“送雁归”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团聚 C. 旅行
  3. 诗中的“淮阳春物应如锦”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张耒的其他作品,如《秋夕》、《秋思》等,这些作品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战乱和离散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张耒诗集》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书汪水云诗后 赠秋月叶相士 颜杲卿 至温州 和故人韵 其二 吸江 即事 陈督干第一百二十五 罗山长存叟兄弟来谢宴山中 北行第九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利缰名锁 爿字旁的字 包含辄的词语有哪些 四隈 革字旁的字 知行合一 搉毕 黽字旁的字 嵚崟 遗簪堕屦 珍费 八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都纻 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贸首之雠 积劳成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