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再寄

《再寄》

时间: 2025-04-27 20:12:41

诗句

宛丘之别今五年,汴上留连才一日。

残生飘泊客东南,忧患侵陵心若失。

先生神貌独宛然,但觉岩岩瘦而实。

有如霜露入秋山,扫除繁蔚峰峦出。

自言近读养生书,颇学仙人饵芝术。

披寻图诀得茯苓,云是松间千岁物。

屑而为食可不饥,功成在久非仓卒。

上侔金石免毒裂,下比草木为强崛。

涓涓漱纳白玉津,链以真元纳之骨。

神仙自是人不知,岂为难求废其术。

我闻公说心独嗟,欲问太虚穷恍惚。

奈何不使被金朱,乃俾枯槁思岩窟。

又观世事不可常,倚伏谁能定于一。

终身轩冕亦何赖,况有朝升而暮黜。

何如端坐养形骸,寿考康宁无夭屈。

乃知岂即非良图,却笑儿曹嗜糠籺。

青衫弟子昔受经,赋分羁穷少伦匹。

自知无命作公卿,颇亦有心穷老佛。

但思饱暖愿即已,妄意功名心实不。

终期策杖从公游,更乞灵丸救衰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2:41

原文展示

再寄 张耒 〔宋代〕

宛丘之别今五年,汴上留连才一日。残生飘泊客东南,忧患侵陵心若失。先生神貌独宛然,但觉岩岩瘦而实。有如霜露入秋山,扫除繁蔚峰峦出。自言近读养生书,颇学仙人饵芝术。披寻图诀得茯苓,云是松间千岁物。屑而为食可不饥,功成在久非仓卒。上侔金石免毒裂,下比草木为强崛。涓涓漱纳白玉津,链以真元纳之骨。神仙自是人不知,岂为难求废其术。我闻公说心独嗟,欲问太虚穷恍惚。奈何不使被金朱,乃俾枯槁思岩窟。又观世事不可常,倚伏谁能定于一。终身轩冕亦何赖,况有朝升而暮黜。何如端坐养形骸,寿考康宁无夭屈。乃知岂即非良图,却笑儿曹嗜糠籺。青衫弟子昔受经,赋分羁穷少伦匹。自知无命作公卿,颇亦有心穷老佛。但思饱暖愿即已,妄意功名心实不。终期策杖从公游,更乞灵丸救衰疾。

白话文翻译

自从在宛丘分别至今已有五年,在汴上停留仅一日。我这残生漂泊在东南,忧患不断侵袭,心情如同失落。先生的神貌依旧如故,只是显得瘦削而坚实。如同秋天的霜露侵入山中,扫除了繁茂,山峰和山峦显露出来。他自言最近在读养生书,学习仙人食用灵芝和术。翻阅图诀找到了茯苓,据说是在松间生长千年的宝物。研磨成粉食用可以不饿,成功在于长久而非仓促。上可比金石免受毒害,下比草木更为坚强。细细地漱口吸纳白玉般的津液,以真元炼入骨髓。神仙之事本是人所不知,岂会因为难以追求而废弃其术。我听先生这么说,心中独自感叹,想要探究太虚的深奥。为何不让我披上金朱,却让我在岩窟中枯槁思索。又观察世事无常,谁能确定其变化。终身享受高官厚禄又有何用,何况还有朝升暮降的变幻。不如端坐养身,追求长寿和安宁,免受夭折之苦。于是知道这并非不良的图谋,反而嘲笑那些贪恋粗粮的人。我这青衫弟子昔日受教,命运多舛,少有匹敌。自知无命成为公卿,也颇有心向佛门。只愿温饱即满足,对功名并无妄想。最终希望能拄杖随先生游历,再乞求灵药救治衰老之疾。

注释

  • 宛丘:地名,指诗人与某人分别的地方。
  • 汴上:指汴京,即今河南开封。
  • 残生:指诗人自己的余生。
  • 侵陵:侵袭,伤害。
  • 岩岩:形容瘦削而坚实。
  • 霜露入秋山:比喻清除了繁杂,显露出本质。
  • 饵芝术:食用灵芝和术,古代认为有养生之效。
  • 茯苓:一种药材,古人认为有延年益寿之效。
  • 金石:比喻坚固不坏。
  • 白玉津:比喻纯净的津液。
  • 太虚:指宇宙的深奥之处。
  • 金朱:指华丽的服饰。
  • 轩冕:指高官厚禄。
  • 糠籺:指粗粮。
  • 青衫弟子:指诗人自己。
  • 赋分:指命运。
  • 穷老佛:指追求佛理。
  • 灵丸:指灵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漂泊东南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养生和仙道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诗人以“宛丘之别”和“汴上留连”为起点,回忆了与友人的分别和短暂的相聚,进而抒发了自己漂泊东南、忧患缠身的苦闷心情。诗人通过对友人神貌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养生和仙道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宛丘之别今五年:诗人回忆与友人在宛丘的分别,至今已有五年。
  2. 汴上留连才一日:在汴京停留仅一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3. 残生飘泊客东南:诗人自述余生漂泊在东南,生活艰辛。
  4. 忧患侵陵心若失:忧患不断侵袭,心情如同失落。
  5. 先生神貌独宛然:友人的神貌依旧如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
  6. 但觉岩岩瘦而实:形容友人瘦削而坚实,比喻友人的精神状态。
  7. 有如霜露入秋山:比喻清除了繁杂,显露出本质。
  8. 扫除繁蔚峰峦出:山峰和山峦显露出来,比喻友人的精神风貌。
  9. 自言近读养生书:友人自述最近在读养生书,学习仙人食用灵芝和术。
  10. 颇学仙人饵芝术:学习仙人食用灵芝和术,表达了对养生和仙道的向往。
  11. 披寻图诀得茯苓:翻阅图诀找到了茯苓,据说是在松间生长千年的宝物。
  12. 云是松间千岁物:茯苓被认为是松间生长千年的宝物,表达了对长寿的向往。
  13. 屑而为食可不饥:研磨成粉食用可以不饿,比喻养生的效果。
  14. 功成在久非仓卒:成功在于长久而非仓促,表达了对养生之道的理解。
  15. 上侔金石免毒裂:上可比金石免受毒害,比喻养生的效果。
  16. 下比草木为强崛:下比草木更为坚强,比喻养生的效果。
  17. 涓涓漱纳白玉津:细细地漱口吸纳白玉般的津液,比喻养生的方法。
  18. 链以真元纳之骨:以真元炼入骨髓,比喻养生的效果。
  19. 神仙自是人不知:神仙之事本是人所不知,表达了对仙道的向往。
  20. 岂为难求废其术:岂会因为难以追求而废弃其术,表达了对仙道的坚持。
  21. 我闻公说心独嗟:我听先生这么说,心中独自感叹,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
  22. 欲问太虚穷恍惚:想要探究太虚的深奥,表达了对仙道的向往。
  23. 奈何不使被金朱:为何不让我披上金朱,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24. 乃俾枯槁思岩窟:却让我在岩窟中枯槁思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25. 又观世事不可常:又观察世事无常,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26. 倚伏谁能定于一:谁能确定其变化,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27. 终身轩冕亦何赖:终身享受高官厚禄又有何用,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28. 况有朝升而暮黜:何况还有朝升暮降的变幻,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29. 何如端坐养形骸:不如端坐养身,表达了对养生之道的向往。
  30. 寿考康宁无夭屈:追求长寿和安宁,免受夭折之苦,表达了对养生之道的向往。
  31. 乃知岂即非良图:于是知道这并非不良的图谋,表达了对养生之道的理解。
  32. 却笑儿曹嗜糠籺:反而嘲笑那些贪恋粗粮的人,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33. 青衫弟子昔受经:我这青衫弟子昔日受教,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
  34. 赋分羁穷少伦匹:命运多舛,少有匹敌,表达了对命运的感慨。
  35. 自知无命作公卿:自知无命成为公卿,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36. 颇亦有心穷老佛:也颇有心向佛门,表达了对佛理的向往。
  37. 但思饱暖愿即已:只愿温饱即满足,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38. 妄意功名心实不:对功名并无妄想,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39. 终期策杖从公游:最终希望能拄杖随先生游历,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
  40. 更乞灵丸救衰疾:再乞求灵药救治衰老之疾,表达了对养生之道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有如霜露入秋山”、“上侔金石免毒裂”等,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对仗:如“宛丘之别今五年,汴上留连才一日”、“残生飘泊客东南,忧患侵陵心若失”等,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拟人:如“忧患侵陵心若失”、“先生神貌独宛然”等,通过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特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养生和仙道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友人的描绘和对养生之道的探讨,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宛丘:地名,指诗人与某人分别的地方,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 汴上:指汴京,即今河南开封,象征着诗人的漂泊和停留。
  • 残生:指诗人自己的余生,象征着诗人的艰辛和无奈。
  • 忧患:指诗人的忧虑和困扰,象征着诗人的苦闷和失落。
  • 岩岩:形容瘦削而坚实,比喻友人的精神状态。
  • 霜露入秋山:比喻清除了繁杂,显露出本质,象征着诗人的心境。
  • 饵芝术:食用灵芝和术,象征着养生和仙道。
  • 茯苓:一种药材,古人认为有延年益寿之效,象征着长寿和健康。
  • 金石:比喻坚固不坏,象征着养生的效果。
  • 白玉津:比喻纯净的津液,象征着养生的方法。
  • 太虚:指宇宙的深奥之处,象征着仙道的深奥。
  • 金朱:指华丽的服饰,象征着现实生活的不满。
  • 轩冕:指高官厚禄,象征着现实生活的不满。
  • 糠籺:指粗粮,象征着现实生活的不满。
  • 青衫弟子:指诗人自己,象征着诗人的身份和命运。
  • 赋分:指命运,象征着诗人的无奈和感慨。
  • 穷老佛:指追求佛理,象征着诗人的精神追求。
  • 灵丸:指灵药,象征着养生和仙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宛丘”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书名 D. 药名

  2. 诗人自述“残生飘泊客东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虑 C. 平静 D.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茯苓”是什么? A. 药材 B. 食物 C. 服饰 D. 乐器

  4. 诗人对友人的神貌描述为“岩岩瘦而实”,这里的“岩岩”是什么意思? A. 瘦削 B. 坚实 C. 高大 D. 柔软

  5. 诗中提到的“饵芝术”是指什么? A. 食用灵芝和术 B. 制作灵芝和术 C. 研究灵芝和术 D. 买卖灵芝和术

答案

  1. A
  2. B
  3. A
  4. B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黄庭坚《寄黄几复》: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再寄》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养生和仙道的向往,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代表作,对宋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 《张耒诗集》: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对其诗歌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 《宋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多个方面。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张莱溪学宪过访留酌 元日陈我度侍御枉顾赋谢 登淮上楼有怀 送少司马王公赴任留都 宿灵岩寺 寄王樵 千秋万岁 蝶恋花(佳人) 六州歌头(骊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牙字旁的字 遭疾 老不晓事 女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田字旁的字 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酬的词语有哪些 夕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夕字旁的字 油篓 涂脂抹粉 提手旁的字有哪些?小学一年级提手旁汉字大全_轻松掌握提手旁生字 青龙白虎同行 一块石头落地 探春 夺戴凭席 二十三画汉字大全_详细解析二十三画汉字及其书写技巧 贝字旁的字 成天际 月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月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