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2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26:53
水龙吟 羁所自寿,用刘后村自寿韵二首 其一
作者: 王士禄
灵均览揆重逢,幽拘欲忘桑蓬事。
飞光如箭,出人不意,忽焉还至。
咄咄书空,芒芒集臆,了无情思。
况狄云望杳,谢池梦断,肱虽曲,谁能睡。
不用出疆载贽。受一尘隶无怀氏。
人间无用,江淹彩笔,杨雄奇字。
试问何如,披裘安稳,漉巾容裔。
待樊笼剖破,便携德曜,变名吴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遭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灵均再次相见,过去的幽闭生活让人想忘却桑蓬的琐事。飞光如箭,突然降临,似乎命运的转折来得出人意料。书信的内容空洞无物,心中满是惆怅。更何况远望狄云,谢池的梦境早已破灭,尽管肱骨弯曲,却无人能入眠。无需出国送礼,心中只留一丝尘世的羁绊。人世间无用之事,江淹的华丽笔触,杨雄的奇特字句又有什么意义?不如问问自己,穿上皮衣安稳生活,带上巾帕容颜。待到樊笼打破,便可携带德行和光辉,改变身份名为吴会。
王士禄,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作于王士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经历的总结与思考,表达了对自由、理想的渴望,以及对文学价值的质疑。
王士禄在《水龙吟》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悟。诗的开头提到“灵均览揆重逢”,一种重逢的喜悦与对往昔的怀念,表明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接着“飞光如箭,出人不意”,则突出了命运的无常与不可预知。诗中多次提到“书空”、“无用”等词,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与对文学的迷茫。最后两句“待樊笼剖破,便携德曜,变名吴会”,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自由的渴望,象征着一种突破束缚、追求理想的精神。整首诗在字句之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理想的遥远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文学的反思,揭示了生命的哲理。
王士禄的《水龙吟》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人生的无奈
B. 对爱情的渴望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历史的追溯
“灵均”在诗中指的是谁?
A. 朋友
B. 诗人自己
C. 先贤
D. 历史人物
“樊笼”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自由
C. 束缚
D.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