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6:36
吴夫子,佩银龟。乘天马,索怪奇。忽得虢略一片石,其中白色圆如规。又有树与乌,画手虽妙何能为。吴乃持问欧阳公,比公曩获尤可疑。疑不为辨赋以诗,诗辞粲粲明星垂。复遣赍来使我和,坐上钜公傍睨之。范侯实有杨雄学,咸云此理难究推。我归涤虑反覆思,义虽不经聊解颐。月与太阳合朔时,阳乌飞上桂树枝。枝上作窠生群儿,人不知天公。天公欲俾世间见,影著石面如黏黐。乌既不得去,月亦不可移。留为千古作好玩,慎勿倾扑同玉碑。
吴夫子佩戴着银色的龟,骑着天马寻找奇异的事物。忽然得到了一块虢略的石头,其上白色圆如规。还有树与乌鸦,尽管画工手法高明又能有什么用呢?吴夫子于是去问欧阳公,比起公的往昔所获更是值得怀疑。疑虑之中,诗并不是用以辨别的,诗句如同璀璨的星星垂挂。又派遣使者来让我和诗,坐在大公旁边观望。范侯确实有杨雄的学识,大家都说这个道理难以推究。我回去反复思索,虽然义理不经也聊以解颐。月亮与太阳在朔日相合时,阳光乌鸦飞上桂树枝。树枝上筑巢生下了一群小鸟,人们却不知道这是天公的安排。天公欲使世间见之,影子落在石面如同黏附。乌鸦无法离去,月亮也无法移动。留作千古的玩物,切勿倾扑与玉碑同样的命运。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香江,宋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五言诗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观察与哲理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之间交流频繁的时期,梅尧臣与吴冲卿的友谊使得此作充满了对艺术与自然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奇特与美的精神。
《和吴冲卿学士石屏》是梅尧臣对吴冲卿交流的一首诗,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自然元素和哲理思考。诗中描绘了一个文人寻求奇异事物的旅程,通过对石头、乌鸦、月亮等意象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的开头,吴夫子的形象生动,佩戴银龟的细节不仅传达了身份的高贵,也暗示了智慧的象征。
在后续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画工的质疑,反映了艺术创作的局限性,以及在追求美与奇的过程中,往往对内涵的忽视。通过询问欧阳公,诗人深入探讨了诗与理的关系,表明即使诗句华美,若无真理支撑,亦难以打动人心。
最后,诗中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比如月亮与太阳的结合,乌鸦在桂树上的栖息,表现了诗人对宇宙与生命的深刻思索。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梅尧臣的艺术才华,更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歌探讨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美与奇的追求,同时揭示了人类对自然法则的无知与敬畏。通过细腻的意象描写,展现了梅尧臣对生命、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反映了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吴夫子佩戴的是什么?
A. 金龟
B. 银龟
C. 玉龟
D. 铜龟
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是?
A. 雨
B. 风
C. 月与太阳合朔
D. 雷电
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看法是?
A. 只要华美即可
B. 需要有深度与内涵
C. 无需任何技巧
D. 不值得关注
这些参考书目能够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背景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