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9:52
未必桃源便弗如,此乡洵美是吾居。
衣冠俗俭风犹古,耕凿人多力有余。
绕屋定栽千个竹,几家同种一池鱼。
近来长算村翁富,卖与山田得买书。
未必桃源就一定好,这里确实是我所居住的美丽乡村。
衣着朴素,风俗依旧古朴,耕种和开采的人们都有着充足的力量。
四周定会栽种千株竹子,几户人家共同养一池鱼。
最近村里的长者算是富裕,卖掉山田地也能买到书籍。
“桃源”典故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处隐秘的理想乡,象征着人们向往的桃花源式的宁静生活。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己所居住的乡村的赞美。
马思赞,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农民生活,反映了他对乡村的依恋和对世俗的反思。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的农村,诗人身处乡村,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乡土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插花山居诗同弟寒将作 其一》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的开头以“未必桃源便弗如”引出主题,强调尽管桃花源是理想的居住地,但诗人认为自己所处的乡村同样美丽。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衣着、风俗、劳作等细节描绘了乡村的真实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而又宁静的生活氛围。
诗中“衣冠俗俭风犹古”描绘了乡村人们的衣着朴素,反映出淳朴的民风。而“耕凿人多力有余”则展现了乡村人们的勤劳与强健,传达了生活的充实感。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竹子与池鱼,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面。
最后,诗人提到“近来长算村翁富”,不仅反映了乡村经济在改善,也暗示了知识的价值,诗人希望通过书籍来丰富自己的人生。这种追求知识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诗歌主题是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与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朴素生活的珍视,强调了乡村人们勤劳、淳朴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着什么?
诗中的“衣冠俗俭”描绘了什么样的风俗?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丰富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