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11
无题
天为帐幕地为毡,
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
恐踏山河社稷穿。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诗中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仿佛天是帐篷,地是毡子,日月星辰伴着他入睡。然而,夜间他又不敢舒展双腿,生怕踢到国家和土地,表现出对国家的珍视和对人民的关怀。
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他出身贫寒,经过艰苦奋斗建立了明朝,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以及自身的经历和感悟。
此诗可能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初期创作,反映了他作为新帝对国家前途的思考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在建立统一后,他对国家的前途和安定充满忧虑,表现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国家的思考。开篇“天为帐幕地为毡”,将大自然描绘得如同温暖的家,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接着诗人将自己置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日月星辰的陪伴,这种与自然的亲密感,传达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对国家的忧虑,诗人不敢舒展双腿,生怕自己的行为会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伤害。这样的情感转折,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渴望安宁的生活,但同时又承担着作为统治者的沉重责任。这种责任感和忧虑感在诗中交织,令整首诗充满了深情与思考,也反映了朱元璋作为一个皇帝的复杂心理。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亲近感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展现了一个统治者在安宁与责任之间的矛盾心理。
答案:1.A 2.C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但朱元璋的诗中更突出了个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于国破家亡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