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上封寺

《上封寺》

时间: 2025-05-04 00:56:44

诗句

步经千万歇,两日至山平。

磬逐炉香尽,猿摇树雪倾。

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

又出穹林阁,终农看日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6:44

原文展示:

上封寺
作者: 徐照 〔宋代〕

步经千万歇,两日至山平。
磬逐炉香尽,猿摇树雪倾。
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
又出穹林阁,终农看日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经过上封寺的过程。走了千山万水,终于在两天后来到这里,山上显得十分平静。寺中的磬声伴随着香烟消散,猿猴摇动树枝,雪花纷纷落下。曾经在画中见过这美景,而如今谁能再度吟咏这样的情景呢?再次走出高阁,正值农时,阳光从山头升起。

注释:

  • 步经:走过,行走。
  • 千万歇:形容走了千山万水,停歇在这里。
  • :寺庙中用以敲击发声的石器,象征宗教的宁静。
  • 炉香:指焚香的炉子,象征着宗教仪式的结束。
  • 猿摇树雪倾:形象地描绘了猿猴在树上活动,带动雪花落下的情景。
  • 穹林阁:高大的楼阁,象征着高远的志向。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徐照,字君琰,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富有哲理意味。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历上封寺时,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步经千万歇”开篇,直接引入诗人漫长的旅程,表明他在追寻内心安宁的路上经历了曲折。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磬逐炉香尽”、“猿摇树雪倾”,不仅展现了上封寺的宁静与美丽,更引发了一种哲学思考。诗人在此处感受到的宁静与超然,仿佛在提醒读者,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求心灵的宁静是多么重要。

“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美景的怀念与遗憾,仿佛在追问:再美的景色,是否还能再次被吟咏?这种感叹中流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最后一句“又出穹林阁,终农看日生”,将诗意引向希望之光,阳光的升起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机,给人以力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步经千万歇”:描述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
    • “两日至山平”:经过两天,终于看到了平静的山。
    • “磬逐炉香尽”:寺中磬声响起,香火熄灭,象征宗教仪式的结束。
    • “猿摇树雪倾”:猿猴摇动树枝,雪花随之落下,展现冬日的生动场景。
    • “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回忆曾在画中见过的美景,表达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又出穹林阁,终农看日生”:走出高阁,看到阳光升起,象征新的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磬逐炉香尽”比喻宁静的宗教氛围。
    • 拟人:猿猴的活动赋予生命,形成生动的画面。
    • 对仗:如“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形成音韵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在描写自然之美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象征高远与宁静。
    • :象征宗教的宁静与庄严。
    • :代表自由与灵动,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象征纯洁与美丽,增添了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磬”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食物
      C. 一种花卉

    2. 诗人经过了多长时间才到达山平?
      A. 一天
      B. 两天
      C. 三天

    3. “猿摇树雪倾”描述了什么场景?
      A. 猿猴与雪的互动
      B. 雪花飘落的景象
      C. 寺庙的宁静

  •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山水之美,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 王维的《鹿柴》:体现山水田园的宁静与和谐。
  • 诗词对比

    • 比较徐照的《上封寺》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徐照更多地关注内心的哲理,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史》

相关查询

潘伯寅侍郎滂喜斋拓先秦彝器歌 西楼野望 赋庭柏 寄衣诗 重游西湖 题莒口铺诗 沁园春 赠吴处玄诗 一毛不拔 看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迅电流光 自感应 包含惰的词语有哪些 穷则思变 孕吐 包含铜的成语 身字旁的字 瓦字旁的字 安常处顺 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造铸 尽盘将军 咳喘 反裘负薪 皮字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擎天 支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