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上元竹枝词

《上元竹枝词》

时间: 2025-05-07 22:26:56

诗句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6:56

上元竹枝词

原文展示: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白话文翻译:

桂花的香气包裹着胡桃,江米像珍珠一样被井水洗净。听说马家的元宵特别好,趁着灯光的风里去试试。

注释:

  • 桂花:指的是桂花树,花香浓郁,用于制作元宵的馅料。
  • 胡桃:一种坚果,常用于甜点和馅料。
  • 江米:指江南地区出产的优质大米,通常用来制作元宵。
  • 滴粉:指一种特别细腻的粉,可能是指制作元宵时的某种成分。
  • 元宵:元宵节的传统食品,象征团圆。
  • 试灯:指元宵节期间,家家户户悬挂灯笼,赏灯游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符曾,清代诗人,擅长于写景抒情,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创作背景:

《上元竹枝词》创作于元宵节前夕,表现了节日的喜庆与人们的生活气息,反映了清代城市的民俗风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元宵节的景象,传达出浓厚的节日气氛。首句“桂花香馅裹胡桃”以香气引入,唤起了读者对美食的想象;次句“江米如珠井水淘”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食材的精致与干净,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第三句“见说马家滴粉好”引入了民间传说,表现了人们对美食的期待与向往,增强了生活的趣味性。最后一句“试灯风里卖元宵”则将元宵与灯会相结合,展示了节日的热闹场景,表达了人们在节日中共同享受快乐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人们的生活情趣,传递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桂花香馅裹胡桃:桂花的香气用来包裹胡桃,突出了美食的诱人。
  2. 江米如珠井水淘:江米被井水淘洗,干净且有光泽,象征着食材的珍贵。
  3. 见说马家滴粉好:听说马家的元宵特别好,表现了对美食的追求与期待。
  4. 试灯风里卖元宵:在灯光下,卖元宵的场景热闹非凡,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米比作“珠”,增强了食材的美感。
  • 拟人:桂花香气“裹”住胡桃,赋予了食物以情感。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称,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与美食,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节日的欢乐与团圆的主题。

意象分析:

  • 桂花:象征着芬芳与美好,代表着团圆与幸福。
  • 胡桃:常与美好的生活关联。
  • 江米:象征着丰收与富饶。
  • 元宵:象征团圆与美好的祝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江米”是指什么? A. 一种豆类
    B. 一种大米
    C. 一种水果
    D. 一种花卉

  2. 诗中“试灯风里卖元宵”意指什么? A. 在灯下看风景
    B. 在风中出售元宵
    C. 在夜晚游玩
    D. 在家里制作元宵

  3. 诗中提到的“马家”有什么特殊含义? A. 一种花卉
    B. 一种饮品
    C. 代表一种食物传承
    D. 一种民间传说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 《元宵》:朱自华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同样描绘了元宵节的美丽景象,但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
  • 朱自华的《元宵》则集中于元宵节的热闹气氛,展现了节日的欢乐与民众的欢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涵盖清代重要诗人的作品。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详细解读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姑苏张氏园二首 其一 久雨 悼云泉勤庵主 挽韩子苍待制 次钱处和赠赴召之行韵 送绍兴帅汤相得请洞霄归括苍二首 其二 郑深道饯曾宏甫台州之行见招风雨不能度溪桥作此赠宏甫 空公长老一出即住雪峰书来以建茗为寄长句奉呈空公时以笔砚作佛事也 寓居有招客者戏成 张子公招饭灵感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搜句 郄穴 刀字旁的字 濯缨弹冠 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见的词语有哪些 穷心剧力 黄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口字旁的字 包含列的成语 衣丰食饱 首字旁的字 封金挂印 亨嘉之会 连磨 砚材 刑不上大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