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3:10
长安春晚二首
作者:温庭筠
曲江春半日迟迟,
正是王孙怅望时。
杏花落尽不归去,
江上东风吹柳丝。
四方无事太平年,
万象鲜明禁火前。
九重细雨惹春色,
轻染龙池杨柳烟。
春天的曲江已经过了一半,阳光温暖而迟缓,正是王孙们怀念往日的时刻。杏花已经落尽,无法再留恋,江边的东风轻轻吹拂着柳条。四方都没有什么事,正是太平的年头,万物复苏,春天的景象在禁火的前夕显得格外鲜明。细细的春雨打湿了春色,轻轻地染上了龙池边的杨柳烟雾。
作者介绍:温庭筠,字飞卿,号青雀,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涉及春日、离别和爱情等主题。他的诗词常常融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自然景色,体现出唐代文人的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墨客频繁聚会,赏春吟咏。诗中表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和对青春时光的感怀,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往昔的追忆。
温庭筠的《长安春晚二首》以曲江春日的美丽景色为背景,情感深邃而细腻。诗的前两句“曲江春半日迟迟,正是王孙怅望时”,描绘出春日的懒散与恬静,仿佛让人感受到春光中的悠闲。接下来的“杏花落尽不归去”则引发了对青春的感叹,落花无情,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最后两句通过细雨与柳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温柔的春日氛围,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怀。温庭筠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使得诗歌不仅具有视觉的美感,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内涵。诗中所展现的春日气息与诗人的情感交融,形成了一幅动人的春日画卷,令人向往与沉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青春的感伤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温暖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曲江指的是哪个地方?
“杏花落尽”表达的情感是?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温庭筠的《长安春晚二首》更侧重于描绘春日的景色与情感的细腻,而李白则通过月光和思乡之情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融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