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2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2:07
赠郑征君家匡山首春与丞相赞皇公游止
一抛兰棹逐燕鸿,曾向江湖识谢公。
每到朱门还怅望,故山多在画屏中。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轻轻地把兰舟抛开,追随那飞翔的燕子和鸿雁,曾在江湖中与谢安相识。每次来到朱门,心中总是感到惆怅,故乡的山水多在画屏之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70年),字飞卿,唐代著名诗人、词人。其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语言著称,尤其擅长描写春景和离别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温庭筠晚年,诗人经历了政治动荡与个人失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的追忆。
温庭筠的《赠郑征君家匡山首春与丞相赞皇公游止》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作,通过简单的意象与情感,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娓娓道来。首句“一抛兰棹逐燕鸿”,以兰舟作为出发的象征,抒发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这里的“燕鸿”不仅代表春天的到来,更隐喻着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接下来的“曾向江湖识谢公”则将个人经历与历史典故结合,谢公作为隐士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与对自然的亲近。诗人通过回忆与谢安的相识,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反思。
最后两句“每到朱门还怅望,故山多在画屏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朱门象征权势与富贵,但诗人却在这里感到怅惘,反映出他内心对故乡山水的向往与无奈。故乡的山水只能存在于画屏之中,显示出对过往的追忆与现实的隔阂。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展现了温庭筠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温庭筠的《赠郑征君家匡山首春与丞相赞皇公游止》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温庭筠的表达更为细腻和婉约,而杜甫则更为直白与激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