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5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50:49
南乡子
作者:张惠言 〔清代〕
身与自云轻,飞过千山路未平。
窗里灯光窗外月,微明。
远梦模糊易得醒。
已有乱蛩鸣,听到西风又晤惊。
绕屋青荷三万柄,三更。
都作芭蕉送雨声。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身心轻盈的人,飞越千山万水的情景,仿佛路途还未平坦。窗内的灯光与窗外的明月交相辉映,微弱而明亮。远处的梦境模糊不清,易于醒来。身边已是虫鸣声声,听到西风吹来,令人感到惊讶。屋外环绕的青荷有三万根,在深夜三更时,似乎都化作芭蕉树送来的雨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青荷”和“芭蕉”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夏日的生机与雨声,表现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介绍:
张惠言,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为题材。他在诗词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时代背景下,文人雅士多在夜晚吟咏,抒发心情,张惠言的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自然美的追求。
这首《南乡子》运用了清新的语言与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细致观察。首句“身与自云轻”即传达出一种轻盈的状态,令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气息,紧接着对飞越千山的描绘,似乎在暗示人生旅途的艰辛与不平。灯光与月光的对比,增添了场景的层次感,象征着内心的温暖与外界的冷清。
整首词以清静的夜晚为背景,借用虫鸣与西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在这幽静的环境中,诗人不仅感受到大自然的声音,还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最后一联“绕屋青荷三万柄,三更。都作芭蕉送雨声。”,则通过青荷与雨声的结合,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悟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在纷扰的世俗中寻求内心的平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青荷”有多少柄?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身与自云轻”中的“云”比喻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