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6:02
冷艳扶妆,嫣痕破梦,名花端识前身。
写入鸳丝,西楼化作行云。
开奁对影成双照,碧亭空一镜涵春。
尽芳魂,结佩湘皋,托取灵根。
年年花事伤寒食,只缄愁万叠,展抱无因。
露眼频看,骈枝墨色还新。
枝丫绾就丁香叩,坠幽欢雨溃烟分。
恁炉熏,祝向蘼芜,瘦损休文。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冷艳的女子,妆容精致却显得孤寂,似乎从梦中醒来。她是名花,似乎与前世有所联系。她的情感寄托在鸳丝上,西楼的景象如同流动的云朵。窗前的影子仿佛成双成对,碧亭里一面镜子映出春天的气息。她的芳魂在湘水岸边结下佩饰,寄托着灵性的根基。每年春花的盛开都让人感到寒食时节的伤感,愁绪如万叠山峦,无法解开。她常常望向那繁茂的枝头,墨色的枝条依旧新鲜。枝丫缠绕着丁香的叩声,细雨中的幽情似乎在烟雾中消散。那炉中的香气,祝愿她向蘼芜方向,虽然她的文采日渐消瘦。
张祥河,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常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自然意象,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首诗可能是在寒食节期间写成,诗人借助春花与寒食的意象,表达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女子的内心世界与对生命的感悟。开篇以“冷艳”与“扶妆”引入,传递出一种冷峻而又美丽的气质,似乎在揭示女性内心的孤独和挣扎。接着,通过“名花端识前身”一句,诗人让我们感受到女子的独特身份与她的情感联系,仿佛她的美丽与往生的某种历史有着密切关联。
中间部分的描写更是细腻入微,“开奁对影成双照”,通过窗前的影子,诗人展现出女子内心的向往与孤寂,碧亭映出的春天也暗示着青春与生命的短暂。最后几句则反映出对生命的无奈与感慨,虽有露眼频看、骈枝墨色的细腻描写,但“只缄愁万叠,展抱无因”则让人感受到那种无法解开的愁绪与对美好的追求,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女子的细腻描写与对春天的感悟,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追求。
诗中“冷艳”指的是:
a) 美丽而温暖
b) 美丽而冷峻
c) 普通的美
“开奁对影成双照”中的“影”指的是: a) 影子 b) 影像 c) 影迷
诗中提到的“寒食”是指: a) 一种食物 b) 一个节日 c) 一种情感
答案:
张祥河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孤独和生命短暂的感悟。李白以豪放的笔调描绘月光下的饮酒,而张祥河则通过细腻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内心的哀愁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