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0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3:11
书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纱窗燕拂檐。
莲子数杯赏泠酒,柘枝一曲试新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屋映花丛当下簾。
谁倚南楼指新月,玉鉤素手两纤纤。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美好场景。诗人在书堂中,正值三月初三,春风拂面,窗外的柳絮纷飞,燕子在屋檐下轻轻掠过。诗人举杯品尝莲子酒,听着柘枝乐曲,试穿新衣。阶前的池水如镜,映照着花丛,屋内的帘子轻轻摇曳。此时,有人倚靠在南楼上,指着新月,纤细的玉钩手指轻柔而优雅。
作者介绍:苏舜元(苏轼之侄),生于宋代,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情,清新脱俗,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日,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欢乐,正是诗人对生活美好的感悟与享受。
这首诗呈现了春日的宁静与美好,诗人在书堂中悠然自得,享受着春光与美酒,展现了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前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气息,柳絮飞舞,燕子轻掠,仿佛让人感受到春风的温柔,生机的盎然。
接着,诗人通过饮酒、听乐、试新衫等生活细节,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春日的珍惜。诗中“阶临池面胜看镜”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自身的美丽结合,流露出一种自信与从容。
最后两句“谁倚南楼指新月,玉鉤素手两纤纤”则将视线转向楼上的女子,指向新月的手指,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也为全诗增添了人情味。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体现了人们在自然中获得的宁静与快乐,传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A. 过年 B. 春游 C. 夏天
诗中提到的“新衫”指的是什么? A. 新衣服 B. 新书 C. 新房子
“谁倚南楼指新月”中的“南楼”指的是什么? A. 楼房的方向 B. 书房 C. 亭子
参考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比,都是描绘春天的景象,但苏舜元更注重细节与生活的惬意,而白居易则更显感伤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