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8:13
江淮经岁旱,春暮忽然雨。
乱点逾广津,散洒入原土。
万物气稍苏,厉妖莫能聚。
群山洗故尘,紫翠坐可数。
昏如笼纤妙,媚若隐绀缕。
碧瓦南崦中,重叠出迥覩。
扁舟凌空飞,白鸟人烟舞。
遥林动新滋,颜色若可取。
碧草弄微芳,低昂欲来语。
緐声过沙头,上下讴哑橹,
浓淡新画成,快惬久病愈。
念此时多虞,岂得岁少阻。
焦心闵疲农,虚口待得稌。
县吏事凶贪,气若解缚虎。
惟于从诛敛,乃能奋怒武。
青天虽云明,疑不照艰苦。
此时忽霶霈,知有神物主。
不然诸苍生,性命委草莽。
本蹶邦岂宁,皮去毛安附。
歌此告巨公,行当视前古。
江淮一带年年干旱,春天快结束时突然下起了雨。
雨点如乱珠般洒在宽阔的河面上,散落在土地上。
万物的生机稍微复苏,邪气无法聚集。
群山洗净了尘埃,紫色和翠绿的山峦可数得出来。
昏暗的天空如同笼罩着纤细的美丽,妩媚得如同隐约的绣缕。
在南山的碧瓦之间,重叠的景致显得格外清晰。
小舟在空中飞翔,白鸟和人烟共舞。
远处的树林因新滋而动,色彩似乎可以采摘。
碧绿的草地散发着淡淡的芳香,似乎在低声诉说。
轻声如同穿过沙头,上下摇曳着橹声,
浓淡交替的新画呈现,令人快慰,久病终于痊愈。
想到此时多有忧虑,怎么能让年轻的岁月阻碍。
农民心焦,辛苦劳作,却仍然空等稻谷。
县官的事情凶险贪婪,气氛如同解开束缚的老虎。
只有在从严治吏之后,才能振奋精神。
青天虽然明亮,却似乎无法照亮艰苦的生活。
这时忽然下起大雨,知道有神灵在主宰。
否则众生的性命,岂能寄托在草莽之中。
本应振兴国家,皮毛去掉后又能依附何处。
唱这首歌告知巨公,行当回顾前人的古训。
作者介绍:苏舜元,字子美,号白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常表现自然景色及对人事的感慨,深受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末夏初,正值江淮地区干旱的时期,突如其来的雨水使万物复苏,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然的感激和对人世疾苦的思考。
《淮上喜雨聊句》以突现的春雨为背景,描绘了雨后的自然景象,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诗歌开头提到干旱,突如其来的雨使万物复苏,这种强烈的对比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感动。接着,诗人描绘了雨后的景色,群山洗净尘埃、碧草芳香、白鸟翩翩,生动展现了雨水给大地带来的生机。整首诗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诗人在对美景的描绘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
然而,诗中也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关切。诗人提到农民的辛苦与县官的贪婪,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难。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让人深思。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认为只有在神灵的庇佑下,才能使众生安宁。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世的苦,情感深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自然的美丽与人世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关心以及对生活的期盼。通过描绘雨后的生机与对农民苦难的同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江淮”是指哪个地区?
A. 南方
B. 北方
C. 西方
诗人对县吏的态度如何?
A. 赞赏
B. 批评
C. 无所谓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只描写自然景色
B. 自然与人世的关系
C. 个人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两者都关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但苏舜元更加强调社会现实与农民苦难,而杜甫则表现出更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