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李阳冰玉箸篆词

《题李阳冰玉箸篆词》

时间: 2025-05-10 09:14:26

诗句

斯去千年,冰生唐时。

冰复去矣,后来者谁?

后千年有人,谁能待之。

后千年无人,篆止于斯。

呜呼主人,为吾宝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4:26

原文展示:

题李阳冰玉箸篆词
斯去千年,冰生唐时。
冰复去矣,后来者谁?
后千年有人,谁能待之。
后千年无人,篆止于斯。
呜呼主人,为吾宝之。

白话文翻译:

这件作品离我们已有千年,冰制的箸在唐代诞生。
冰已经消逝,后人又是谁呢?
若再过千年,是否还有人能来欣赏它?
再过千年,若无人问津,那么篆刻也就止于此了。
唉,主人啊,您是多么珍视这件宝物呀。

注释:

  • :这,指代当前的时空。
  • 冰生唐时:冰制的物品诞生于唐代。
  • 复去矣:再次消逝。
  • 后来者:后来的世代人。
  • :篆刻,指刻印或书写的样式。
  • 呜呼:感叹词,表示惋惜或感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舒元舆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物品的珍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对古物的怀念与珍惜之际,表达了对历史遗物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诗人通过对冰玉箸的描写,反映了人对时间的无奈和对文化传承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冰玉箸为中心,通过对千年时间的感慨,表现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思索。诗的开头直接点出冰玉箸的历史,塑造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未来的千年中,是否还有人能够理解和珍视这些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对物品的思考,也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探讨。诗的结尾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对主人珍视之情的赞赏,启发读者思索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珍视那些承载着历史的遗物。这首诗在字句之间流露出深邃的思考与感情,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斯去千年:这件东西离我们已经过了千年。
  2. 冰生唐时:它的起源是在唐代。
  3. 冰复去矣:冰的存在已经消失。
  4. 后来者谁?:后面的人又是谁呢?
  5. 后千年有人,谁能待之:再过千年,是否还有人能来欣赏它?
  6. 后千年无人,篆止于斯:再过千年,若无人问津,篆刻也就止于此。
  7. 呜呼主人,为吾宝之:唉,主人啊,您是多么珍视这件宝物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千年有人”与“千年无人”,突显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 感叹:使用“呜呼”一词,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遗物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思考,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文化传承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玉箸:象征着唐代的文化与工艺,代表了历史的痕迹。
  • 千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冰玉箸”代表什么?
    A. 一种饮食器具
    B. 一种音乐乐器
    C. 一种文房四宝

  2. 诗人对未来千年的人有何期待?
    A. 他们能理解和珍视古物
    B. 他们会遗忘历史
    C. 他们会创造新文化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词作,展现了对英雄时代的追忆。
  • 《静夜思》:李白的诗,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舒元舆的《题李阳冰玉箸篆词》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均涉及对物品的描写和对历史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文化遗物的珍视,后者则表现了对人生遭遇的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主题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梁鸿尚节 铅山河口即目 其二 铅山河口即目 其一 冬笋 广元道上 喜地山弟归自甘肃 乱后还怡堂 寒食 乱后还怡堂王联甫过访 红荷湖初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烈女不嫁二夫 包含恨的成语 齒字旁的字 老实巴交 雁塔题名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肉字旁的字 万世之安 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米字旁的字 离岸 屮字旁的字 膝语蛇行 蒙鸠 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猪熊 建之底的字 翻浆 未形之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