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1:54
求仁复示怨句次韵
作者:晁补之 〔宋代〕
闻说高情久沉寥,絷维谁与永今朝。
五车犹累方书好,万物先从辩说雕。
已向季咸心独醉,更缘顺子意都消。
清秋璧月凉如水,莫遣纤云翳紫霄。
听说高尚的情操早已沉寂,谁能和我一起度过这今朝的孤寂?
即使五车书籍也难以解除我心中的重负,万物的美好都需经过辩论与雕琢。
我已向季咸那样心醉神迷,更因顺从他人的意愿而一切都消失殆尽。
清秋的明月如水般凉爽,莫让细纤的云彩遮蔽了这紫色的天空。
作者介绍:晁补之,北宋时期的诗人,字子华,号志道,出身于士族家庭,生于诗书之家,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多关注人生哲理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晁补之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时。古代文人常常在清秋的月光下思索人生,感受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开篇即以“高情久沉寥”引入,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的失落感。接着,作者借用“绳维”作为情感的象征,探讨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连接,而这种连接在现代社会中却显得愈加稀薄。
“五车犹累方书好”,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执着,但他深知这些知识并不能解除内心的孤独。接下来的“万物先从辩说雕”,则是在强调生活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最后两句描绘了清秋的宁静与凉意,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在形象与情感上均有深刻的表达,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深邃与思考的广阔。
整首诗集中表现了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季咸”是谁?
A. 一位诗人
B. 一位隐士
C. 一位王子
答案:B
诗中“高情久沉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愤怒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清秋璧月”象征什么?
A. 暖和
B. 宁静
C. 喧闹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