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3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36:06
若耶春意
作者: 许景先 〔唐代〕
越水正逶迤,艳阳三月时。
中有婵娟子,含怨望佳期。
鲜肤润玉泽,微眄动蛾眉。
解佩遗中浦,折芳怀所思。
彩色岂不重,瑰艳难久滋。
一歌江南曲,再使妾心悲。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离别的愁苦。诗人看着蜿蜒的越水,在三月的阳光下,心中思念着那位美丽的女子。她的鲜嫩肌肤宛如润泽的玉石,轻轻一瞥便如同那动人的蛾眉。她解下佩饰,在河岸留下思念的情愫,折下花朵寄托自己的思念。然而,鲜艳的色彩又岂能持久,绚丽的花朵难以久存。最后一曲江南的歌曲,再次让她的心情悲伤不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许景先,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正值大自然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景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思念,同时也融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在优美的春景中,流露出浓浓的思念之情。开篇通过“越水正逶迤,艳阳三月时”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明媚和河流的柔美,营造出一种轻松而愉悦的氛围。然而,诗人很快将视线转向了那位美丽的女子,以“中有婵娟子,含怨望佳期”来引入主题,暗示出她对爱情的期待和渴望。诗中对女子肌肤、神态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她的美丽与脆弱,正如春天的花朵一般,虽美却难以长久。
“解佩遗中浦,折芳怀所思”,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动作展现了女子的思念之情,解下佩饰、折花的行为中蕴含着浓烈的情感。接下来的“彩色岂不重,瑰艳难久滋”则是一种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叹,表达了对爱情和生命无常的理解与惋惜。最后的“一歌江南曲,再使妾心悲”将情绪推向高潮,音乐的旋律与女子的悲伤相交织,形成了动人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情感的表达层次分明,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爱情的脆弱,具有深刻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越水正逶迤,艳阳三月时。
描绘春天的水流蜿蜒,阳光明媚,营造出温暖的气氛。
中有婵娟子,含怨望佳期。
提及水中有美丽的女子,心中充满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怨怨。
鲜肤润玉泽,微眄动蛾眉。
细腻地描绘女子的肌肤如玉般光滑,眼神轻轻一瞥,显得娇羞动人。
解佩遗中浦,折芳怀所思。
通过解佩与折花的动作,表现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彩色岂不重,瑰艳难久滋。
对美丽事物的感慨,强调美好事物的短暂。
一歌江南曲,再使妾心悲。
音乐的旋律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悲伤,再次唤起对爱情的思念。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探讨爱情的美丽与脆弱,借助春天的景象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爱情的甜美与哀伤,反映出人与自然、情感之间的密切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艳阳三月时”指代哪个季节?
“解佩”一词在文中表示什么?
诗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