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4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49:19
凤山道中
作者: 陈辉 〔清代〕
凤岭崎岖道,游人蹑屐行。
跻云穿树隙,踏石越浮坪。
野鸟半知类,山花不识名。
登临望无极,莽苍色纵横。
这段崎岖的凤岭小路上,游人踩着木屐行走。
他们攀登云端,穿过树木的缝隙,
踏过石头,越过浮动的平地。
野鸟大概只有一半能辨识出种类,
山间的花草却都不知其名。
登高远望,眼前的景色无边无际,
苍茫的色彩交错纵横,尽显大自然的壮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作者介绍:
陈辉,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雅士交往频繁的时代,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受到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次游览凤山时写成,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旅途的感悟。清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们常常通过游山玩水来陶冶情操,放松心境。
《凤山道中》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与哲理思考的诗作。开篇以“凤岭崎岖道”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幅崎岖的山道画面。游人行走其间,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展示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诗人通过“跻云穿树隙”的描绘,体现了人们对于高远和自由的向往,而“踏石越浮坪”则暗示了行走的艰辛与探索的乐趣。
诗中“野鸟半知类,山花不识名”一句,传达了对自然生物的无知与谦卑。尽管人类对自然有着无尽的好奇,但对其复杂的生态依然一知半解,这种无奈与敬畏感在诗中流露无遗。结尾的“登临望无极,莽苍色纵横”则将意境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眼中的天地辽阔与心灵的无限遐想。这不仅是对眼前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类渺小的感受。通过对崎岖山道的描绘,探讨了行路的艰辛和对未知的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游人蹑屐行”表现了什么?
A. 游人行走的轻快
B. 游人的疲惫
C. 游人的迷失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历史的反思
C. 对城市的向往
“跻云穿树隙”中的“跻”字是什么意思?
A. 骑
B. 爬
C. 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更侧重于闲适的生活意境,而《凤山道中》则更加强调探索与对自然的敬畏。两者都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