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1:46
调笑
毛滂 〔宋代〕
心醉双翠翘。
西厢月冷蒙花雾。
落霞零乱墙东树。
此夜灵犀已暗通,
玉环寄恨人何处。
何处。
长安路。
不记墙东花拂树。
瑶琴理罢霓裳谱。
依旧月窗风户。
薄情年少如飞絮。
梦逐玉环西去。
心中醉了,仿佛那翠绿的双翘。
西厢的月光冷冷地笼罩着花雾。
落霞散乱地映照着墙东的树木。
今夜灵犀已经暗暗地传递了心意,
那玉环寄托的怨恨又在何处呢?
何处呢?
长安的路上。
已不记得墙东花拂树的情景。
瑶琴的曲谱已经理完霓裳的乐曲。
依旧是月光照在窗户上,微风轻拂。
薄情的年少如同飞絮一样轻浮。
梦中追逐着玉环的身影向西而去。
作者介绍:毛滂(约998年-1042年),字景仁,号愚山,宋代诗人,擅长词作,尤其在婉约风格上有较高成就。其作品常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社会动荡和政治纷争让许多文人感到无奈与哀伤。毛滂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失去爱情的无奈。
《调笑》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对过去的追忆。开头“心醉双翠翘”,便点出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迷恋和心醉的情感,而“西厢月冷蒙花雾”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孤独感。诗中反复出现的“何处”,不仅是对失去的爱情的追问,也是对未来的迷茫。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逐渐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落霞、墙东树,既是外在环境的描写,也是内心情感的映射。特别是“薄情年少如飞絮”,将年轻人的轻浮与无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受到一种失落与无奈。
整首诗以月光、琴声和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惆怅。结尾“梦逐玉环西去”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留下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惆怅。诗人的情感在细腻的描写中逐渐展开,展现了他对爱情的真实感受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爱情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环”象征着什么?
“薄情年少如飞絮”中,“飞絮”主要指代什么?
诗中“何处”反复出现,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