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子由弹琴?一作:次韵子由以诗见报编礼

《次韵子由弹琴?一作:次韵子由以诗见报编礼》

时间: 2025-07-30 16:51:29

诗句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意本长存。

苦心欲记常迷旧,信指如归自着痕。

应有仙人依树听,空教瘦鹤舞风骞。

谁知千里溪堂夜,时引惊猿撼竹轩。

?过终南日,令道士赵宗有弹琴溪堂。

?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6:51:29

原文展示

次韵子由弹琴

琴上遗声久不弹,
琴中古意本长存。
苦心欲记常迷旧,
信指如归自着痕。
应有仙人依树听,
空教瘦鹤舞风骞。
谁知千里溪堂夜,
时引惊猿撼竹轩。
过终南日,
令道士赵宗有弹琴溪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久未弹奏的琴上留下的遗音,琴中蕴藏的古老情意仍然长存。尽管我苦心想要记住那些时光,却总是迷失在往昔的记忆中。手指轻轻按下琴弦,仿佛又回到了那熟悉的地方。想必有位仙人在树下倾听,空中瘦弱的鹤儿在风中翩翩起舞。谁能想到在这千里之外的溪堂夜晚,时不时传来惊猿的叫声,摇动着竹子。曾经在终南山的日子里,赵宗道士曾在这溪堂弹琴。

注释

  • :古代乐器,代表文人雅士的修养。
  • 遗声:留下的声响,指琴声的余音。
  • 古意:古代的情感和意境。
  • 迷旧:迷失于往昔的情感。
  • 仙人:传说中的神仙,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 瘦鹤:形容瘦弱的鹤,象征清雅。
  • 溪堂:溪边的厅堂,指一个幽静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诗、词、文皆有极高成就,风格豪放、情感丰富,常以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哲学思考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与友人子由(苏辙)的一次琴会。诗中反映了苏轼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展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琴声的隐喻,表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思念和对艺术的执着。开头两句,诗人直指琴声的遗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对古代情感的缅怀。随后,诗人表达出一种苦心记忆的矛盾心理,想要抓住的却常常迷失于旧时光中。信指的动作,既是对音乐的回应,也象征着重返往昔的渴望。

接下来的描写中,仙人和瘦鹤的出现,增添了诗的意境与神秘感,似乎在说即使在世俗的纷扰中,仍有高人隐士在静静倾听,舞动着自由的身姿。最后两句则将思绪拉回现实,千里之外的溪堂夜晚,惊猿的叫声震撼着竹林,呈现出一种孤独的气氛。

整首诗在音韵和节奏上极为和谐,展现了苏轼卓越的诗歌技巧以及对音乐的深刻理解,诗中的情感深邃而细腻,充满了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双重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上仍有余音,但已久未弹奏,象征着过去的记忆。
  2. 琴中古意本长存:琴中的古老情感依然存在,体现了文化的传承。
  3. 苦心欲记常迷旧:尽管内心渴望记住往昔,却常常迷失在旧时的回忆中。
  4. 信指如归自着痕:手指在琴弦上轻轻按下,仿佛再次回到熟悉的地方。
  5. 应有仙人依树听:想必有位隐士在树下静静倾听,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6. 空教瘦鹤舞风骞:空中瘦鹤在风中翩翩起舞,象征自由与高远。
  7. 谁知千里溪堂夜:谁能想到在千里之外的溪堂夜晚。
  8. 时引惊猿撼竹轩:时而传来惊猿的叫声,摇动着竹子的寂静。
  9. 过终南日:回忆在终南山的日子,暗示与道士的相遇。
  10. 令道士赵宗有弹琴溪堂:提到赵宗道士在溪堂弹琴,构建了一个悠然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琴声和仙人拟人化,赋予它们情感和意志。
  • 对仗:如“应有仙人依树听,空教瘦鹤舞风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琴声象征着过往的岁月与情感,瘦鹤象征着高远与自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琴声的隐喻,诗人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人内心的孤独,尽显深厚的文化底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音乐与文化的载体。
  • 仙人:代表超脱世俗的理想人格。
  • 瘦鹤:象征自由与优雅。
  • 惊猿:象征孤独与宁静的打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琴上遗声”指的是什么?

    • A. 琴声的余音
    • B. 新的琴声
    • C. 琴的外观
    • D. 琴的材料
  2. 诗中提到的“仙人”象征什么?

    • A. 普通人
    • B. 隐士或高人
    • C. 妖怪
    • D. 动物
  3. 诗人对往昔的情感如何?

    • A. 满不在乎
    • B. 充满怀念
    • C. 愤怒
    • D. 忘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 《山中问答》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诗歌:二人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苏轼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与奔放。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代音乐与文化研究》

相关查询

书林十景诗 书林十景诗 书林十景诗 书林十景诗 书林十景诗 书林十景诗 书林十景诗 书林十景诗 书林十景诗 示儿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二字旁的字 隻隻 消费基金 戈字旁的字 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水旱频仍 支字旁的字 等价交换 叉手笛 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卖法市恩 骨字旁的字 力子 英雄难过美人关 龙骧蠖屈 甘字旁的字 像心适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