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2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6:09
摸鱼儿(丙午归田,严滩褚孺奇席上赋)
作者:柴望 〔宋代〕
问长江几分秋色,三分浑在烟雨。
何人折尽丝丝柳,此日送君南浦。
帆且驻。试说著羊裘钓雪今何许。
鱼虾自舞。但一舸芦花,数声霜笛,鸥鹭自来去。
年年事,流水朝朝暮暮。
天涯长叹飘聚。
衾寒不转钧天梦,楼外谁歌白紵。
君莫诉。君试按秦筝未必如钟吕。
乡心最苦。算只有娟娟,马头皓月,今夜照归路。
问长江秋日的景色有几分呢?三分在烟雨中模糊不清。
是谁把柳条都折尽了呢?今天我送你到南浦。
船暂时停住,试问那身穿羊裘的人,今天天气寒冷,你在何处钓雪?
鱼儿和虾儿在水中自由舞动。只有一只小船在芦花之间,几声笛音飘荡,鸥鹭自由地来去。
年复一年,往事如流水,一朝又一夕。
在天涯无尽的叹息中,漂泊与聚合。
被寒被子覆着,梦却不再如同天上的轮回,楼外谁在唱着白色的丝带?
你不要诉说,试试弹奏秦筝,未必能比得上钟吕的音律。
乡愁最让人苦恼。唯有那明亮的月光,今晚照亮我归家的路。
作者介绍
柴望,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融合生活中的细节和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丙午年,诗人归隐田园,感受自然的美景与人生的哲思,反映出对生活的思索与对故乡的眷恋。时值秋季,长江的烟雨景象引发了诗人对离别、思乡的深切感受。
《摸鱼儿》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怀诗,诗人通过描绘长江的秋色,引发对离别和乡愁的思考。开篇的“问长江几分秋色,三分浑在烟雨”,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长江秋日的朦胧美景,既表现了自然的色彩变化,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何人折尽丝丝柳”引入了叙述者与友人的离别,柳条的折断象征着离愁别绪。
诗中“鱼虾自舞”,表达了自然界的生机,形成了与人类情感的鲜明对比。接下来的段落,诗人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现出对过往时光的感慨,流露出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最后,通过对乡愁的描写,诗人将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乡心最苦”,道出了游子心中的无尽惆怅。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乡愁的深切表达,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浦”指的是哪个方向的渡口?
“衾寒不转钧天梦”中的“衾”指什么?
诗中“乡心最苦”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柴望的《摸鱼儿》相比,李白的《赠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加豪放。柴望的细腻与李白的奔放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