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9:56
阳翟新 其三
作者: 宋濂 〔元代〕
露渍银床金索冷,明月不言星靥靥。
御街朝马响缨铃,几树梧桐鸦影淡。
暗拭衰红出绮房,无心宫额贴花黄。
秋裳未结鸳鸯缝,交刀裁破一帘霜。
昔日翠翘今白葆,可惜韶容镜中老。
纵使青天不解愁,凉榭芭蕉泣秋晓。
兰烛啼红愁夜阑,江南清怨属哀弹。
挑鬟斜凭玉栏干,报道金笼鹦鹉寒。
露水浸润着银色的床榻,金色的绳索显得冷冷清清。明亮的月亮默默无言,星星在闪烁。御街上马车行驶,缰绳的铃铛声清脆悦耳,几棵梧桐树下,乌鸦的影子显得淡淡的。
我在暗处轻轻拭去衰老的红颜,从华丽的房间走出,心中无意去看那贴着花黄的宫额。秋天的衣裳还未缝好鸳鸯的图案,刀子交错裁破了那一层霜。
往日的翠翘如今变成了白色的华盖,真可惜美丽的容颜在镜中已然老去。即使天空湛蓝,也无法解我心中愁苦,凉亭中的芭蕉在秋晨中轻轻哭泣。
红烛在夜阑时啼泣,江南的清怨伴随着哀伤的琴声。挑着发髻,斜倚在玉栏杆上,听说金笼里的鹦鹉也感到寒冷。
宋濂(1310年-1381年),元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早年曾为官,后辞官归隐,专注于写作和教育。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
《阳翟新 其三》是宋濂在其晚年创作的一首古诗,反映了他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以及对逝去青春的惋惜,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内心的愁苦。开头两句以“露渍银床金索冷”引出场景,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银色的床与金色的绳索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富贵与冷清并存的矛盾。紧接着的“明月不言星靥靥”,则通过月亮与星星的描写,烘托出一种无言的忧伤。
“御街朝马响缨铃”描绘了御街上马车的喧闹,与后面的“几树梧桐鸦影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繁华与寂寥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诗中反复提及的“衰红”、“鸳鸯缝”等意象,暗示着对年华易逝的无奈与对往日恋情的怀念。
随着诗歌的推进,情感愈加浓烈。“纵使青天不解愁,凉榭芭蕉泣秋晓”一句,表达了即便是晴朗的天空也无法解开心中的忧愁,秋天的芭蕉似乎也在为诗人的愁苦而悲泣,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哀愁。
最后几句“兰烛啼红愁夜阑,江南清怨属哀弹”,展现了夜晚的孤独与思念,兰烛的泪光与江南的哀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情感的画面。整首诗在意象运用上精致细腻,情感深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理解与感受。
整首诗围绕着“时光流逝”、“青春易逝”与“内心孤独”的主题展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无奈的感慨,唤起读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衰红”指的是什么?
“纵使青天不解愁”中的“青天”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