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8:59
东雒山人羽为衣,腰悬宝剑光陆离。
超然乘天㳺,旷荡八极随飙驰。
俯视嵩高三十六,一一秀出紫金翠羽之华芝。
中有少室八百六十丈,颠倒元气涵晨霏。
毵毵绿毛仙,濯足清泠渊。
见人不肯折腰拜,手掷绿黍散作天花旋。
天花旋,舞连娟,玉女从东来,头戴云翘足跰𨇤。
试持秋帛捣寒石,中夜灵响凄紧如霜弦。
不知龙穴有石髓,太乙月鼎将同煎。
劳生任飘忽,谁复相留连。
天鸡一鸣天下白,齐州九点凝青烟。
朝㪺瀍涧之灵泉,夕漱伊洛之寒川。
虽知城郭尚依旧,华表鹤泪应千年。
大江东流浴龙虎,丹光掩月夜吞吐。
故乡何处久不归,人间一笑成今古。
三素云高不可攀,仰见群仙出没于其间。
勿使明镜凋朱颜,顾我魁礧徒,无由扣琼关。
我不能鼻息吹虹霓,顿挫万物归新题。
我不能白昼兀坐惜居诸,时翻枯竹除白鱼。
但得三寸舌,赤如莲花净于雪。
高谈蕊珠经,旦夕声不绝。
声不绝,造玄徽,芙蓉峰前金虎要人骑。
山人当相求,飞飞腾太微,共持瑶华玉管凌云吹。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8:59
东雒山房诗
作者: 宋濂
东雒山人羽为衣,腰悬宝剑光陆离。
超然乘天㳺,旷荡八极随飙驰。
俯视嵩高三十六,一一秀出紫金翠羽之华芝。
中有少室八百六十丈,颠倒元气涵晨霏。
毵毵绿毛仙,濯足清泠渊。
见人不肯折腰拜,手掷绿黍散作天花旋。
天花旋,舞连娟,玉女从东来,头戴云翘足跰。
试持秋帛捣寒石,中夜灵响凄紧如霜弦。
不知龙穴有石髓,太乙月鼎将同煎。
劳生任飘忽,谁复相留连。
天鸡一鸣天下白,齐州九点凝青烟。
朝㪺瀍涧之灵泉,夕漱伊洛之寒川。
虽知城郭尚依旧,华表鹤泪应千年。
大江东流浴龙虎,丹光掩月夜吞吐。
故乡何处久不归,人间一笑成今古。
三素云高不可攀,仰见群仙出没于其间。
勿使明镜凋朱颜,顾我魁礧徒,无由扣琼关。
我不能鼻息吹虹霓,顿挫万物归新题。
我不能白昼兀坐惜居诸,时翻枯竹除白鱼。
但得三寸舌,赤如莲花净于雪。
高谈蕊珠经,旦夕声不绝。
声不绝,造玄徽,芙蓉峰前金虎要人骑。
山人当相求,飞飞腾太微,共持瑶华玉管凌云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居住在东雒山的人,他身穿羽衣,腰里悬挂着闪烁的宝剑,仿佛在天际飞翔,任风驰骋。他俯瞩嵩山的高峰,细看三十六座名山,各具紫金和翠羽的华丽。诗中提到少室山高达八百六十丈,蕴含着元气,笼罩晨雾。绿毛仙人在清澈的泉水中洗足,不愿向任何人低头,手中扔出绿黍如同天上的花瓣。天花飞舞,舞姿优雅,东来玉女头戴云翘,足迹轻盈。试想她用秋帛捣打寒石,夜半灵响如霜弦般凄厉。诗人不知龙穴里有石髓,太乙的月鼎将会共煮。人生如梦,谁能再停留?天鸡一鸣,天地明亮,齐州的青烟凝聚在九点。早晨在瀍涧的灵泉饮水,晚上在伊洛的寒川漱口。虽然城市依旧,华表和鹤泪已千年。大江东流,犹如龙与虎的沐浴,丹光掩盖夜晚的月亮。故乡何在,久未归去,人间的微笑成了今古的印记。三素的云高不可攀,仰望仙人出没其间。不要让明镜映照出凋谢的容颜,回首我这魁伟的身影,无法敲响琼关。我无法用气息吹出彩虹,或将万物重新命题。我不能在白昼静坐,惋惜居所,时常翻动枯竹,除去白鱼。只求得三寸舌,鲜红如莲花,洁净于雪。高谈蕊珠经,夜夜声不绝。声不绝,创造出玄徽,芙蓉峰前金虎等待骑士。山人应当相求,飞升太微,共同吹奏瑶华玉管,凌云而唱。
宋濂(1310年-1381年),元代初期的著名诗人、散文家,后为明代的文学家与政治家。他以其丰富的文学才华和对诗歌的热爱而闻名。其作品大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东雒山房诗创作于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时,他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反映了他渴望超脱世俗,追求仙道的心境。
《东雒山房诗》是一首气势磅礴的诗歌,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诗中描绘了东雒山的自然景观,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仙人生活的幻想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开头通过“东雒山人羽为衣”引出了一个超脱于世俗的仙人形象,随后通过“俯视嵩高三十六”的描写,表现出一种俯瞩一切的超然态度。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现出对人间繁华的淡然和对灵性世界的向往。“劳生任飘忽,谁复相留连”一句,展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强调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山水的宏伟,又有仙人的飘逸,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诗的最后几句,诗人用“但得三寸舌,赤如莲花净于雪”表达了自己对言语的渴望与对真理的追求,希望通过语言传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彰显了诗人在灵性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由、超脱及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化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在宏伟的自然景观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灵魂的解放与宁静的力量。
《东雒山房诗》的作者是?
诗中“东雒山人羽为衣”的意思是?
“天鸡一鸣天下白”中的“天鸡”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