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2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23:09
醉太平十四首 其二
铜山邓通。珊瑚石崇。银屏金屋春风。在瑶台几重。歌阑舞终。尊中酒空。旧时珠履无踪。掩门庭落红。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醉酒后感慨的场景。铜山上有邓通,象征着富贵和权势;珊瑚石高耸,显得珍贵而美丽;银屏和金屋中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但是在瑶台上,几重的春光已逝,歌声舞姿都已结束,酒杯中却空无一物。往日的华丽珠履已无踪影,门庭外的落红也在提醒着人们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作者介绍: 俞樾(1821-1907),字葆光,号曲园,晚号静庵,清代著名的诗人、学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醉太平》系列诗作是俞樾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欢愉短暂的感慨。这首诗是在社会动荡、个人遭遇挫折时写成的,表现了对往日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曾经繁华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感慨。开头提到的“铜山邓通”和“珊瑚石崇”,立刻营造了一种奢华与富贵的氛围,但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逐渐揭示了这种繁华背后的空虚。中间一段的“歌阑舞终”,道出了欢愉结束后的寂寞,而“尊中酒空”更是强调了美好瞬间的短暂与消逝。最后的“掩门庭落红”则将诗意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无奈与惋惜。整首诗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无情感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繁华与空虚、欢乐与失落之间的矛盾,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过往的追忆,表达了深沉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铜山邓通”中的“邓通”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汉代的富豪
B. 唐代的诗人
C. 宋代的将领
D. 明代的书法家
“尊中酒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怀念
C. 失落
D. 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俞樾的《醉太平》更注重对失落感的表现,而李白则倾向于借酒消愁。两者都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欢乐的聚散,但表现方式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