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4:59
夜坐
作者: 良琦 〔明代〕
雨入寒竹响,
风吹枯桑疾。
微灯照孤坐,
馀香綍清室。
念敛尘虑泯,
神明定光出。
同体不同知,
兹理一何密。
夜晚我独自坐在室内,
细雨打在寒冷的竹子上,发出声响;
狂风吹动枯瘦的桑树,势头迅疾。
微弱的灯光照亮了我的孤独身影,
余香飘散在清幽的室内。
我心中的烦恼逐渐平息,
神明似乎得以清晰显现出来。
我们同在一个身体,却没有相同的认知,
这其中的道理,真是深奥而密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或文学典故,但“同体不同知”可以引发对佛教中“众生平等”的思考。
作者介绍:
良琦,明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夜坐》创作于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思考与感悟,体现出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认识。
《夜坐》是一首描写夜晚独坐的诗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静谧环境中的内心世界与对生命的感悟。开篇以“雨入寒竹响,风吹枯桑疾”两句引入,描绘出一幅清冷、寂寥的自然画面,雨声与风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紧接着“微灯照孤坐,馀香綍清室”,在微弱的灯光下,诗人独自静坐,感受到室内的清香,更突显出他的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后面几句“念敛尘虑泯,神明定光出”则表现出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内心的纷扰逐渐消散,达到了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明澈。这种状态的获得,正是通过环境的影响和内心的修养。最后“同体不同知,兹理一何密”则引发对人类意识状态的深层思考,虽然我们身处同一世界,但对生命与存在的理解却各有不同,这种微妙的关系让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孤独与真理的哲学思考,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孤独与内心宁静的关系,以及对人生与存在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淡然与追求真理的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雨入寒竹响”描绘的是哪个自然元素的声音?
a) 风
b) 雨
c) 竹
“微灯照孤坐”中的“孤坐”意指:
a) 与他人一起
b) 独自一人
c) 参加聚会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
a) 爱情
b) 孤独与内心宁静
c) 战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良琦的《夜坐》都表达了孤独的情感,但李白更侧重于对亲人的思念,而良琦则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哲理思考。两者都通过环境描绘传达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