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0:5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0:56:05
四无谁语,待推窗初见江南风物。索笑巡檐无奈处,悄隔东邻一壁。有酒如船,招呼满载,只欠枝头雪。疏花冷眼,坐中都是词杰。堪恨几日西郊,寻消问息,肯向吟边发。著意相看,又恐是六出幻成还灭。恼眼儿童,攀翻顶戴,不到先生发。明朝重省,初三知属谁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江南春日的场景。诗人推开窗户,初见江南的美丽景色,却无人可言笑。闲坐在屋檐下,邻居却隔着一堵墙,显得十分寂寞。手中有酒,像船一样寄托着情感,满载却只缺少枝头的雪花。窗外疏落的花瓣,冷眼看着坐在其中的词人们,个个都是才华横溢的文学高手。诗人感叹几日的西郊之行,想寻找消遣问候,却不愿在吟诗时被打扰。细心观察,却又担心这只是幻觉,难以把握。恼人的孩子们攀爬翻滚,却不知这并不是先生的本意。明天重审,初三的月亮将属于谁呢?
刘辰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酹江月》是在一个江南春日,诗人闲坐于席间,感受到周围的美景与孤独,借酒抒怀,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谊的渴望。
《酹江月》是一首充满江南春意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以及身处其中的孤独感。开篇以“推窗初见江南风物”引入,给予读者一种清新且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酒的意象,表达了内心的满载与缺失。酒如船,象征着诗人情感的积聚,而缺少的“枝头雪”则暗示着心中那份难以触及的美好。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不禁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尤其是对友情的渴望与对幻影的惧怕。这种对于现实与幻觉的纠结,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与反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诗人的风范。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渴望的主题展开,既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流露出对人际关系的期待与对幻影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酒、花、雪等意象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人生的感受与哲思,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对生活的深邃理解与情感的细腻流露。
《酹江月》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刘辰翁
C. 苏轼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有酒如船”意象表明了什么?
A. 酒的丰富
B. 孤独
C. 友谊
D. 自然
诗中“初三知属谁月”中的“初三”指的是什么?
A. 农历三日
B. 阳历三日
C. 春天的开始
D. 诗人的生日
与同主题的杜甫《春望》相比,刘辰翁的《酹江月》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细腻情感,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