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44
原文展示:
摸鱼儿(寿王城山)
——刘辰翁 〔宋代〕
对尊前簪花骑竹,老胡起起能舞。
春风浩荡天涯去,惟有薰吟自语。
槐正午。看万户蜂脾,帘幕双双乳。
娇儿骏女。漫学得琵琶,依稀马上,总是主恩处。
凌烟像,空倚临风玉树。
升沈事遽如许。刘郎惯是瑶池客,又醉碧桃三度。
花下数。记三度三千,结子多红雨。
年年五五。共准拟阶庭,钗符献酒,袅袅缀双虎。
白话文翻译:
在尊前插着花,骑着竹子,老胡舞动着身姿。
春风浩荡,远行天涯,唯有我在这里吟唱自语。
槐树正值午时,看到万户人家,帘幕如双乳般轻柔。
娇嫩的儿女,闲来学得琵琶,依稀在马上,都是恩宠的所在。
凌烟像,空中倚着风中的玉树。
升沉的事情如此匆忙,刘郎素来是瑶池的客人,三次醉于碧桃之下。
花下数着,记得那三次三千,结出的都是红色的雨。
年年五五,都约定好在阶庭上,钗符献酒,袅袅的轻烟缀着双虎。
注释:
- 簪花:插花,古代女子常用的装饰。
- 骑竹:骑竹子行走,形容轻快。
- 薰吟:在春风中吟唱,带有悠然自得的意味。
- 槐正午:指槐树在正午时分,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娇儿骏女:形容年轻的男女,娇美活泼。
- 琵琶:一种古老的弦乐器,这里指弹奏琵琶。
- 凌烟像:形容美丽的女子,像云烟般轻盈。
- 刘郎:指的是刘辰翁自己,习惯于自由自在的生活。
- 碧桃:桃花,象征春天和美好的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摸鱼儿(寿王城山)》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文艺和个人情感表露的时代背景。诗中描绘了春日的悠闲与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摸鱼儿(寿王城山)》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诗人在轻快的旋律中,通过生动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开篇“对尊前簪花骑竹,老胡起起能舞”便展现了一幅轻松愉悦的场景,伴随着春风,诗人似乎在享受生活的乐趣。接着,诗人以“春风浩荡天涯去,惟有薰吟自语”表达了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似乎在与春天的气息对话。
诗中多次提到的“娇儿骏女”以及“琵琶”则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人们对和谐美满家庭的渴望。同时,诗人借用“刘郎惯是瑶池客”,自喻品味生活的高雅,显示出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与自信。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流露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对尊前簪花骑竹:在尊前插花,骑着竹子,描绘出一种轻快与优雅的形象。
- 老胡起起能舞:老胡在轻盈地舞动,展示出一种活力与生机。
- 春风浩荡天涯去:春风浩荡,诗人向往广阔的天地。
- 惟有薰吟自语:在这样的气氛中,诗人独自吟唱,表达内心的感受。
- 槐正午:描绘午后时光,给人以宁静之感。
- 看万户蜂脾,帘幕双双乳:形象地描绘出万家灯火,帘幕轻柔的温馨场景。
- 娇儿骏女:表现出对年轻一代的美好期望。
- 漫学得琵琶:随意地学习琵琶,表现出生活的闲适。
- 依稀马上,总是主恩处:在马上的情景中,感受到主人的恩宠。
- 凌烟像,空倚临风玉树:美丽的女子如同轻盈的烟雾,依靠在风中的玉树上。
- 升沈事遽如许:人生的升沉如同这个场景般迅速而变幻。
- 刘郎惯是瑶池客:自我调侃,表达自己爱好游历的生活态度。
- 又醉碧桃三度:三次醉于美丽的桃花之下,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沉醉。
- 花下数:在花下数着往事。
- 记三度三千,结子多红雨:回忆往事,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年年五五:年复一年,生活的延续。
- 共准拟阶庭,钗符献酒,袅袅缀双虎:共同约定在庭院中饮酒,生活的美好瞬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帘幕双双乳”,比喻帘幕的柔和,形象生动。
- 拟人:如“老胡起起能舞”,赋予老胡以人的情感与姿态。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场景,流露出对自由和闲适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琵琶:象征文化与艺术。
- 娇儿骏女:象征年轻与美好。
- 碧桃:象征美好爱情与人生的甜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
“刘郎”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一位酒客
- B. 一位游子
- C. 一位诗人
- D. 一位商人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
- A. “春风浩荡天涯去”
- B. “老胡起起能舞”
- C. “年年五五”
- D. “花下数”
答案:
- B. 琵琶
- C. 一位诗人
- A. “春风浩荡天涯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展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