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4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43:16
问何年种植。独成蹊秾花烂漫,锦开千步。
花下老人犹记我,不似那回赏处。
并吹却道边谢墅。黄四娘家今何在,也飘零偎向前村住。
千万恨,寄红雨。携壶藉草行歌暮。
记前宵深盟止酒,况堪扶路。
破手一杯花浮面,不觉二三四五。
更竹里颠狂崔护。试语看花诸君子,但如今俯仰成前度。
君不见,曲江树。
我问那一年种下的?如今已经成为一条开满繁花的道路,花开如锦,绵延千步。
花下的老人依然记得我,而不似当初赏花时的情景。
他轻声告诉我,路边的谢墅如今何在?黄四娘的家也不知道在何方,似乎已经飘零,依偎在前村居住。
千万的怨恨,寄托在红雨之中。携着壶酒,踏着草地,唱着歌走向黄昏。
我还记得昨夜的深情盟誓,何况如今我还要扶着路走。
破旧的手中,一杯花浮面,没觉间已过了二三四五个时辰。
更在竹林里,颠狂的崔护。试问看花的诸君子,但如今俯仰间已是往昔的景象。
你难道没有看到,曲江的树吗?
刘辰翁,宋代词人,以其清丽的词风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此诗创作于宋代,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诗人通过对花与酒的描写,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金缕曲/贺新郎》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词作。诗中以花和酒作为主要意象,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美好。通过对花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提到的“花下老人”和“黄四娘”,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历史联系在一起,给人以深思。
诗人在词中利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让花与酒成为情感的载体。诗中的“千万恨,寄红雨”一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最后的“君不见,曲江树”,通过景物的描写,升华了情感,使得整首词在感伤之中又带有一丝哲思。
诗中提到“黄四娘”是谁的象征?
A. 一位老者
B. 一位诗人
C. 一位花农
“千万恨,寄红雨”中的“红雨”象征什么?
A. 生命
B. 美好
C. 遗憾
诗的最后一句“君不见,曲江树”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人生的无常与怀念
C. 生活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