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6:17
无人嫌夏雨,众木共欣荣。
已办黄梅熟,还将绿叶生。
送春无物色,尽日是檐声。
处处桑麻长,阴阴桃李成。
风翻蒲水白,烟共草天平。
山色沈冥久,朝来两黛横。
无人会嫌弃夏天的雨水,树木在雨中共同欣欣向荣。
黄梅已经成熟,还有绿叶在不断生长。
送走春天没有留下什么色彩,整日只听到檐下的雨声。
到处桑树和麻田都在茁壮成长,桃树和李树在阴影中结果。
微风拂动,水面波光粼粼,烟雾与草地连成一片。
山色沉沉,长久以来都是这样,今晨又看见两条黛色的山峰横亘在前。
刘辰翁(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性格豪放,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表现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此诗写于夏季,表现了夏雨后的生机与繁荣,反映了农村的丰收景象。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们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夏景 其二 夏雨生众绿》通过描绘夏雨后的自然景色,展现了雨水对万物生长的滋润作用。诗人以“无人嫌夏雨”开篇,直接表明了对夏雨的欣赏,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美。接着,他以“众木共欣荣”描述雨后树木欣欣向荣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已办黄梅熟,还将绿叶生”一句,既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又暗示了生命的延续。黄梅的成熟象征着农作物的丰收,而绿叶的生长则代表着新的生命的诞生。通过对比,诗人传达出自然界的循环与和谐。
“送春无物色,尽日是檐声”则通过细腻的描写,给人一种静谧的感受。在夏雨的陪伴下,春天的色彩渐渐消逝,只留下雨声在耳畔回响,给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观察到的四季更替与生命的轮回。诗中充分利用了形象生动的意象和音韵和谐的句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诗主题围绕夏季的自然景色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夏雨的欣赏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水果是哪种?
A. 苹果
B. 黄梅
C. 樱桃
D. 葡萄
填空题: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对__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处处桑麻长”表现了农村的萧条。(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