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1:22
踏莎行 题梅市香奁集后
作者:毛奇龄 〔清代〕
宝扇横时,玉堂深处。
开奁齐唱金针句。
汉阳少妇解璇玑,
孝标令妹工词赋。
郁草名金,柳花成絮。
满阑种就珍珠树。
欲听缑氏海西谣,
须寻仙尉江南路。
当宝扇轻轻摇动时,深处的玉堂里传来了歌声。
打开香奁,齐声吟唱那美妙的金针句。
汉阳的少妇懂得弹奏璇玑,
孝标的妹妹擅长写作和赋诗。
郁郁葱葱的草木名为金,柳花如同飞絮。
满满的栏杆上种满了珍珠树。
想要听到缑氏的海西谣,
就必须去寻找仙尉的江南路。
作者介绍:
毛奇龄(1640-1711),清代诗人,擅长词曲,曾任职翰林院,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和女性题材。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情的抒发。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写于清朝中期,正值文化繁盛时期,文人雅士聚集,诗会频繁,诗词交流盛行。诗中描绘了当时的女子文化和生活情景,折射出社会的风气与艺术的氛围。
毛奇龄的《踏莎行 题梅市香奁集后》是一首典雅的词作,描绘了华丽的场景与女子的才情。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开篇以“宝扇横时,玉堂深处”引入,轻盈的宝扇和深邃的玉堂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雅致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女子们的才艺,汉阳少妇的璇玑与孝标令妹的词赋,展现出当时女性的聪慧和文化修养。
在意象上,诗中运用了“郁草名金,柳花成絮”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这种丰富的自然描写与人文情怀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的美感,又充满了情感的共鸣。最后,诗人提到想要听到缑氏的海西谣,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追寻,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通过细腻的笔触,毛奇龄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展现了一幅动人的文化画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女性的才艺和自然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文化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清代文人的情怀和审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所提到的“汉阳少妇”擅长什么?
A. 画画
B. 弹奏璇玑
C. 跳舞
D. 制作香料
“郁草名金”中“郁草”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草药
B. 生长茂盛的草木
C. 一种香料
D. 一种乐器
“欲听缑氏海西谣,须寻仙尉江南路”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去美好文化的追忆
B. 对江南风光的向往
C. 对仙人的渴望
D. 对美食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毛奇龄的《踏莎行》在女子才情的描绘上更为细腻,而李清照则在情感上更为直白。两者都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但呈现的角度和风格各有千秋。毛奇龄的诗歌更注重场景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为抒情,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