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0:12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
夜深人静,我思念家乡的心情愈发强烈,笛声清脆却更加悲伤。
愁苦的人不愿去倾听,可悲伤的旋律却自然而然地飘到了我的枕前。
风起时,边塞的云彩被吹散,夜深时,月亮透过关口升起。
黎明将至,我独自感到惆怅,庭院中梅花已经凋零尽了。
戎昱,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作多以边塞为题材,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边疆生活的感慨。
《闻笛》创作于戎昱身处边疆的时期,身在异乡的他常常怀念故乡,笛声成为他思乡情绪的寄托。诗中描绘的景象与他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深刻反映了士兵在边关的孤独与愁苦。
《闻笛》是一首抒情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入夜时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两句“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直接点明了主题,笛声的清脆与哀伤在夜中交织,传达出一种强烈的乡愁。接下来的“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则展现了愁苦人的无奈,笛声虽令人心烦意乱,却又无法逃避。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描绘了边塞的自然景象,风起云断,暗示着边境的孤寂与荒凉,而关口的月亮则象征着思乡的情感,既美丽又让人心生惆怅。最后两句“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黎明的到来并没有带走诗人的愁绪,反而让他更加孤独,庭院中的梅花已经凋零,暗示了诗人心中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失落。
整首诗通过音声、景象与情感的结合,不仅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折射出边疆生活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表现了在边塞生活的士人的愁苦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中“愁人不愿听”的意思是什么?
A. 愁苦的人很快乐
B. 愁苦的人不想听笛声
C. 愁苦的人非常喜欢笛声
“飞尽一庭梅”中的“梅”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失去的美好事物
C. 诗人的快乐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
C. 对自然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