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0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03:03
七月三日雨不止后一日作
作者: 张元干 〔宋代〕
暝色复已夕,雨声全未疏。
掩关颇嗜卧,篝灯空照书。
点滴闻瓦沟,决溜鸣阶渠。
试作华屋想,未减严城居。
大江汹波浪,旷野风号呼。
那知三家村,有此一腐儒。
是身在宇宙,何适非蘧庐。
陵谷傥迁变,楼观皆空虚。
安心无秘法,绝念忘畏途。
生死尚可处,此境固有余。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天的情景,诗人在黄昏时分,听着雨声,感到一种闲适与孤独。他关上门,偏爱躺卧,篝灯下独自读书。雨水滴落在瓦沟中,顺着台阶流淌的声音在耳边回响。他试着想象华丽的房屋,但却没有减轻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面对浩浩江水与旷野的狂风,诗人感叹在三家村中,仍有这样的腐朽读书人。他意识到自己身处宇宙之中,何必执着于某个特定的居所。即使山丘和谷地变化无常,楼阁也终将虚无。安心于此,没有什么秘法可寻,绝去杂念,忘却恐惧。生死也不过是常态,这样的境界,依然留有余地。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子华,号云溪,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反映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的思考与心境。他通过对雨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世事的感慨,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追求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而简练,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雨声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在这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里,诗人选择关上门,享受独处的时光,带着对华丽生活的思考,反而更加思念起简朴的居所。诗中“那知三家村,有此一腐儒”的自嘲,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淡然与无奈。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个人对生死、生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洒脱与哲学的深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阴雨天气的描写,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而“华屋”与“严城”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对奢华生活的反思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人在雨声中感悟生死,表达了对世俗的淡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构建了一个哲学的思考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掩关颇嗜卧”中的“掩关”是什么意思?
诗人对“华屋”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三家村”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张元干的《七月三日雨不止后一日作》更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哲理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社会的动荡。两者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倾向于个体的孤独,后者则关注社会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