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人问应举

《人问应举》

时间: 2025-05-06 18:09:47

诗句

莫惊西上独迟回,只为衡门未有媒。

惆怅赋成身不去,一名闲事逐秋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9:47

原文展示:

莫惊西上独迟回,只为衡门未有媒。
惆怅赋成身不去,一名闲事逐秋回。

白话文翻译:

不要惊讶我独自迟迟归来,只因为家里没有媒人来提亲。
心中惆怅,尽管诗已经写成,却无法离去,空余这份闲愁伴随着秋天的回归。

注释:

  • 莫惊:不要惊讶。
  • 西上:指西边的归途,暗示诗人返回的方向。
  • 衡门:衡门是指家门,象征与家乡的联系。
  • :媒人,负责撮合婚姻的人。
  • 惆怅:心中感到忧愁或失落。
  • 赋成:诗歌写完,指完成创作。
  • 闲事:无所事事,闲散的事情。
  • 逐秋回:随着秋天的到来而回归,带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雍陶,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抒情。

创作背景:

《人问应举》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婚姻观念也在改变。诗人可能面临个人情感与社会期望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婚姻与个人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人问应举》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婚姻的细腻感受。全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开头两句“莫惊西上独迟回,只为衡门未有媒”,以轻松的语气传达出自己的无奈与惆怅,诗人并不希望别人对他的迟归感到惊讶,因为他心中明白,自己的归来与未能成婚密切相关。

后两句“惆怅赋成身不去,一名闲事逐秋回”,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写下的诗歌虽已完成,但内心的惆怅却难以消逝,仿佛秋天的回归不仅是季节的变换,也是生命中无法摆脱的孤独感。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清新的意象,表达了对人际关系、个人选择和社会期待的深刻思考,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惊西上独迟回:表达了诗人归家的心情,无奈和孤独交织。
  • 只为衡门未有媒:点明迟归原因,反映了家中婚姻问题。
  • 惆怅赋成身不去:尽管完成了创作,但却因情感未解而无法离去。
  • 一名闲事逐秋回:闲事的无奈与秋天的到来形成对比,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困扰。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莫惊”和“未有媒”形成对比,强调情感的复杂。
  • 意象:西上、衡门、秋回等意象交织,构建出一种孤独而惆怅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个人情感与社会期待的挣扎,表达了对未婚状态的无奈与失落,以及对创作的执着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上:象征归途与思乡之情。
  • 衡门:代表家庭与社会责任。
  • 秋回: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媒”指的是什么?

    • A. 媒介
    • B. 媒人
    • C. 媒体
    • D. 媒妁
  2. 诗人为什么迟迟未归?

    • A. 因为旅行
    • B. 因为没有媒人
    • C. 因为写诗
    • D. 因为思乡
  3. 诗中提到的“秋回”象征了什么?

    • A. 冬天来临
    • B. 时光流逝
    • C. 春天到来
    • D. 夏天的结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孤独与思乡之情,但关注于兄弟情谊。
  • 《赋得古原草送别》:反映了时光流逝与别离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友谊与离别的伤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唐代诗人传记与研究论文

相关查询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其十四 菩萨蛮 诗社丙申年会后作 菩萨蛮 其一 落梅,伤纬青亡妹 菩萨蛮十五首 其一 菩萨蛮 其十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安魂定魄 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远迩 包含韩的成语 病字头的字 亡民 折文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彦圣 二字旁的字 未成一篑 百虑攒心 鼠窃狗盗 未知数 包含膀的词语有哪些 急急巴巴 釆字旁的字 东风化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