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5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56:32
倦客厌卑栖,白日坐飘忽。
呼我同舍郎,缓策扶勃窣。
缘山得人家,附影蔽深樾。
湖水一镜明,梅花千树发。
扶疏弄清影,仿佛见罗袜。
凄迷香雾中,身已在月窟。
穷探意未已,取径无诘屈。
谁家歌舞园,花乱竹复密。
御史投绂馀,课竖种梨栗。
吾曹不解事,尚此学操瑟。
当从汉阴人,抱瓮日搰搰。
疲倦的旅人厌倦了卑微的栖息,白天坐着神游。
他呼唤我同舍的朋友,慢慢骑马扶着我的肩膀。
沿着山路找到人家,影子被浓密的树荫遮蔽。
湖水如一面明镜,梅花千树竞相开放。
轻柔的树影摇曳,仿佛能见到那轻盈的罗袜。
在迷蒙的香雾中,我的身影已置身于月的洞府。
穷尽探求的意趣还未结束,取道无路可走。
哪家歌舞的园子,花儿繁乱竹子茂密。
御史投笔余兴,教人种梨与栗。
我们这群人不懂这些事,仍旧在这里学弹瑟。
不如跟汉阴的人,抱着瓮在太阳下悠闲地走。
周紫芝(约1070-1120年),字仲弓,号涧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此诗创作于周紫芝游览西湖梅花坞时,表现了他在自然美景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悠然。诗中描绘的梅花与湖水,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西湖梅花坞的美丽景色,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诗的开头,诗人自述身为旅客的疲惫与对卑微栖息的厌倦,接着通过呼唤同舍之友,传达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随着诗句的推进,山水之间的景致逐渐展开,湖水如镜,梅花争艳,诗人深感自然之美。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清影”、“罗袜”等细腻的描写,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轻盈的风和迷离的香雾。同时,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生活的思考,诗人提到“御史投绂余”,暗示着对官场与世俗事务的淡漠,反而更愿意向往简单悠闲的生活。
全诗在享受自然美的同时,流露出对浮华世界的厌倦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一种超然的哲理,令人深思。
全诗通过描绘西湖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漠,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诗中的“倦客”指的是:
A. 疲倦的旅行者
B. 官员
C. 商人
答案:A
诗人提到的“梅花”象征着:
A. 财富
B. 坚韧与高洁
C. 权力
答案:B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官场的热爱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漠
C. 对战争的厌恶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