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2:51
金缕曲 咏八仙宫黄杨,邀湘绮同赋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碧树成连理。记双虬迎銮伏地,闰年庚子。高不一寻横十丈,展尽壶天彩翠。刚援得玉清宫例。太极昭阳留御墨,算杨家不愧鹅黄字。还胜似,八公桂。城东旧是琴觞地。二十年霜柯不改,岁寒交契。树亦犹龙人不测,常见青牛紫气。早相送翠华归矣。纵使昆池灰尽黑,更前年谁见蛟龙死。人阅世,亦如此。
这首诗描绘了八仙宫的黄杨树,象征着长久的情谊和岁月的变迁。碧绿的树木如同连理,回忆起双虬迎接帝王来访的场景。树高虽不及一寻,却横跨十丈,展现出如壶天般的美丽。刚刚援引了玉清宫的规制,太极的昭阳留下了皇家的墨迹。杨家在此不愧为鹅黄的书法,胜过八公桂树。城东曾是琴酒的聚地,二十年过去,尽管霜打过枝条,却依旧不改岁寒的契约。树像龙一样难以测量,常常看到青牛和紫气的祥瑞。早已送走了翠华,纵使昆池的灰烬已尽,谁还记得蛟龙的死去?人活在世间,也是如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樊增祥是清代的一位诗人,擅长诗词创作,作品多以描写自然和人情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道教文化复兴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八仙宫的黄杨树,表达了对友谊与岁月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八仙宫的黄杨树,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开篇以“碧树成连理”引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树木的茂盛和长久的友谊。双虬迎銮的场景不仅描绘了古代帝王的威仪,更为后文增添了神秘色彩。诗中“高不一寻横十丈”的描写,突出了黄杨树的壮观之美,仿佛在说,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它的存在依然巍然不动。
接着,诗人提及“太极昭阳留御墨”,既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也暗含了自身的文化自信。诗人以“杨家不愧鹅黄字”自谦,体现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而“二十年霜柯不改”则引入了时间的流逝,表现了深厚的情谊和不变的信念。
后半部分,诗人将树木比作“龙”,寓意深邃而难以捉摸,表现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纵使昆池灰尽黑”则展现了对生命终将消逝的哲学思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深沉,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历史和人情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友谊、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强调珍惜当下,铭记友谊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樊增祥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中问答》均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樊增祥更侧重于人际关系和友谊的永恒,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融洽。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