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3:18
瑶池宴曲
作者: 张方平 〔宋代〕
仙人仙在沧海湄,双毫出耳绿丝垂。
瑶池西赴白云宴,丹山远借青鸾骑。
香云红淡春光染,天风吹旌霞飐飐。
晓过扶桑水一泓,下视中州尘九点。
蟠桃初熟甘露瓜,对持斗柄泛流霞。
妄向秋空举金掌,茂陵衰草令人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人聚会的美丽场景。诗中描绘的仙人栖息在沧海边,耳边垂着绿色的丝带。瑶池的宴会在白云之上,远处的丹山上借来了青鸾作为骑乘。香云在春光的映照下显得红淡,天风吹动着旗帜,显得飘荡轻盈。清晨的阳光透过扶桑树洒下,水面如镜,俯视中原的尘埃如同九点星光。蟠桃初熟,甘露如瓜,二人对持斗柄,乘着流霞而行。妄想在秋空中高举金掌,茂陵的衰草让人感到惋惜。
张方平,宋代诗人,生于北宋元丰年间,后期以清丽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风景和人文情怀,擅长表现自然的美及其对人心的影响。他的诗风兼具洒脱与细腻,深受后人推崇。
《瑶池宴曲》写作于张方平对仙境的向往与想象,可能与当时的道教文化盛行有关,诗中描绘的仙人宴会场景,体现了人们对超脱世俗、追求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景。
《瑶池宴曲》是一首典型的描绘仙境的诗作,诗人以瑶池为背景,塑造出了一幅梦幻般的仙人聚会的场景。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充满诗意的世界。开篇以“仙人仙在沧海湄”引入,既点明了诗的主题,也营造了神秘的氛围。“双毫出耳绿丝垂”则进一步勾勒出仙人的形象,既有神秘感又不失优雅。接着,诗人描绘了瑶池的宴会,既有借景(白云宴)又有人物(青鸾骑),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样的场景中。
在描绘自然景象方面,诗中的“香云红淡春光染,天风吹旌霞飐飐”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丽,提升了整体的意境。诗的后半部分“晓过扶桑水一泓”,通过晨光的照耀,展现了清新而宁静的画面,而“蟠桃初熟甘露瓜”则表现了丰收的喜悦,象征着仙界的美好生活。
最后,诗人以“妄向秋空举金掌”收尾,带着一丝惆怅,表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平添了一层哲理的深度,让整首诗充满了思考的余韵。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仙人聚会的场景,表现了对超脱尘世、追求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瑶池宴曲》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张方平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青鸾”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高贵与优雅
C. 战争
D. 友情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茂陵衰草”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惆怅与感慨
D. 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