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蜀茗词

《蜀茗词》

时间: 2025-05-07 10:12:26

诗句

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

山僧问我将何比,欲道琼浆却畏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2:26

原文展示:

越碗初盛蜀茗新,
薄烟轻处搅来匀。
山僧问我将何比,
欲道琼浆却畏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初盛的蜀地茶香,轻薄的烟雾中,茶水被轻轻搅拌得均匀。山中的僧人向我询问这茶与什么相比较,我想要将这茶比作琼浆美酒,但又因为怕让人不快而有所顾虑。

注释:

字词注释:

  • 越碗:指的是盛茶的碗,可能指的是精致的器皿。
  • 蜀茗:指的是四川的茶,蜀地以产茶而闻名。
  • 薄烟:指的是茶水上升的轻烟,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山僧:指山中的和尚,象征着清幽的环境和淡泊的心境。
  • 琼浆:指美酒,通常用来形容美味的饮品。

典故解析:

  • 琼浆:古代文人常用琼浆来形容美酒,暗示茶的甘美与酒的醇香相提并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字子云,号拙斋,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蜀茗词》创作于施肩吾隐居山中时,正值他对生活的沉思与对自然的深刻体会,反映了他对茶文化的热爱与对山中清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蜀茗词》以茶为主题,展现了施肩吾对蜀地茶的赞美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开篇通过“越碗初盛蜀茗新”,描绘了茶水刚泡好的新鲜感,给人以清新之感。而“薄烟轻处搅来匀”则通过轻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闻到茶香,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

山僧的提问“将何比”表达了对茶的赞美与好奇,诗人本想将茶与美酒相提并论,然而“欲道琼浆却畏嗔”则反映出一种内心的矛盾与顾虑。这里的“畏嗔”不仅是对他人情感的顾虑,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深思。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雅的气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借茶之清香,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越碗初盛蜀茗新:描述茶水刚泡好,散发着清新的香气。
  2. 薄烟轻处搅来匀:轻烟缭绕,茶水被轻轻搅拌,展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
  3. 山僧问我将何比:僧人好奇地询问这茶的美味与何物相比较。
  4. 欲道琼浆却畏嗔:诗人想要将茶与美酒相提并论,但又担心因此惹人不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茶与琼浆美酒相提并论,突显其美味。
  • 拟人:薄烟轻处仿佛有生命,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蜀地茶的赞美,以及在山中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内心的平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茗:象征着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 薄烟:象征着轻松和自由的生活状态。
  • 山僧:体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蜀茗”指的是哪个地方的茶?

    • A. 四川
    • B. 广东
    • C. 福建
  2. 诗中“山僧”向诗人询问什么?

    • A. 茶的制作方法
    • B. 茶的味道与何物相比较
    • C. 隐居的意义
  3. 诗人想将茶比作什么?

    • A. 美酒
    • B. 水果
    • C. 食物

答案:

  1. A. 四川
  2. B. 茶的味道与何物相比较
  3. A. 美酒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施肩吾的《蜀茗词》相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但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相关查询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牛尾狸 巳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过望亭六首 其一 德寿宫庆寿口号十篇 寄题庐山楞伽寺三贤堂,呈南康太守曾致虚 和李天麟秋怀五绝句 明发泷头 赠写真刘敏叔秀才二首 无题 和陆务观惠五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证的词语有哪些 长恶靡悛 病字头的字 笑结尾的成语 燕巢卫幕 楣栋 走之旁的字 齿落舌钝 犁生骍角 至虚 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卜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抚控 光开头的成语 未知万一 有闲阶级 韭字旁的字 开口见喉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